最近奔驰推了一款新电动车,名字叫纯电CLA,预售价从25.9万到29.9万,这价位我觉得挺尴尬的。你看看别的20多万电车性能、配置都很猛了,这车咋看咋像个高端雷凌?我先说说我怎么看这车,再扯扯行业啥的。
我有个朋友叫,在奔驰4S店做销售,上次他跟我聊这车的时候眼神有点复杂:这车卖这么贵,买的人真得有点情怀。我当时心想,情怀?奔驰?可这情怀得值多少钱?还说,供应链那块,纯电CLA用的800V高压平台是奔驰最新研发的,据他说,跟他们之前那些燃油车架构完全不一样。这架构的设计工作,从研发经理直接比喻成搭乐高积木:他们设计模块化的底盘、动力系统和电子架构,各个零部件像乐高一样可以组合、替换。这种灵活性对奔驰后续电车很关键,尤其得跟供应商斗智斗勇,因为全球芯片和电池供应还不稳定。
其实我刚开始听到866公里续航的时候,挺激动的,还想着奔驰这回真敢造长续航了。但随后查了下资料,这个续航是NEDC标准——你知道,那标准容许美化的空间有多大,我估算(体感+样本少)实际开车能跑的最多才600公里左右。比亚迪和理想这些电车都努力做真实续航了,这个数据就显得不那么靠谱。虽然百公里不到11度电耗听着很炫酷,我又觉得这个数字是理想情况下的,比如低速巡航或者空调关掉的状态,这个耗电数据没法全信。
说起高科技配置,这车也是狠下血本,全系有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厂家说用了摩门塔(国内品牌)这套辅助系统,我私下跟安装过它的修理师傅聊过,他说系统响应是挺快,但智能化还处于半自动水平,不像特斯拉那样全场景都能自动驾驶。至于智能娱乐屏幕的AI大模型,据说是奔驰首次上车,那东西感觉更像噱头,毕竟大模型占用的算力大,开车用语音识别倒是不错的,别的配置就多半得看后续更新。
你喜欢奔驰那个经典的三叉星标志吗?这纯电CLA也没丢,车头设计还是承袭了传统奔驰燃油车风格,尤其是点阵式中网和大灯设计,很明显是靠看颜值圈粉。可我偷偷跟说,这车头放在路上,远看比亚迪汉都更有气势一点。尾部那个溜背设计本该加分,但灯组设计跟比亚迪太像了,甚至我心里嘀咕,这车尾就像小号比亚迪,哪里有那档次感?(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空间,这车长4763mm,轴距2830mm,在同价位里算长了。轴距长意味着后排腿部空间宽敞,这点不错。但高度只有1471mm,身高180以上的乘客头部不太友好。这车有那种软绵绵的座椅包裹感,挺适合长途,途中的疲劳感会减轻。相比理想i6,那个车轴距都比CLA短5公分,空间利用率倒显得更实际,因为i6车高更高,更适合中国家庭日常。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还提过,纯电CLA只提供一个档位,驾驶模式挺单一,比起理想和比亚迪的多模式切换,显得有点简单粗暴。一个档位就代表你不能在山路换成运动模式,也不能像有些电车那样调节回生等级。这对喜欢玩车或者需要不同驾驶感受的用户来说,是个缺点吧。
你可能会问,花25.9万买奔驰纯电车划算吗?我有点犹豫。毕竟20来万就能买到比亚迪海豹、理想L7这些配置和性能更均衡的车型,况且这些国产品牌从供应链到用户反馈都更接地气。奔驰这车如果不是品牌忠粉,可能很难说服自己掏这钱。说:奔驰定位一贯很高端,想拉动这车的销量还得打价格战,压力真的大。
我记得以前我还说过,奔驰肯定会用豪华逼格来压倒国产品牌,拿牌子换用户。现在我觉得那个判断过大了,他们更可能是在用换代和创新吓唬对手,毕竟奔驰自己也在摸索电动车的新角色和新玩法,不是单纯靠牌子就能吃饭。毕竟这个细分市场啥都有,性价比和用户体验才是硬道理。电车没变成油车那样稳定,大家其实都在试水,就像一个新游戏测服,谁先把bug和外挂控制好,谁就能拿下老玩家。
对了,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款纯电CLA的方向盘用了奔驰AMG标志和大量镀铬装饰。我个人觉得这有点像给经济舱挂了张头等舱的海报,开起来到底是什么体验还是得看电机和底盘调校。按我跟修理工小王聊的,电动车顺滑感多来自电机控制精准度和悬架调教,奔驰还没公布悬架细节,估计不会是特别激进的设定。
我自己心算了一下,如果按11度电的理想消耗,电费2元/度,100公里成本大概22元。相比燃油车开,绝对省钱,可跟国产电车差异不大。你说这奔驰纯电CLA卖的贵,补贴没靠,消费者心理还是有落差。
对了,你觉得这车的目标用户是谁?是想用品牌彰显身份的年轻白领,还是传统奔驰燃油车主的电动换代用户?我有点迷惑。毕竟对一线城市通勤需求,这续航和空间都算不错,但价格和品牌定位会让人犹豫。反正我最近在朋友圈听说,有人直接说:奔驰纯电CLA?不买,买我国产大哥就行了,省心。
最后这个车,既不是纯粹冲性价比,也不是极致豪华,更多像个豪华家的妥协方案。难怪网上对它的评价五花八门,有人喊贵,有人觉得奔驰做电车终于不打酱油了。你怎么看?这25万的纯电SUV真的值这个价吗?还是我们异想天开了?
我倒是留意到一个细节,销售那儿为了凑销量,送了不少彩电附赠套餐,像智能家居设备什么的,这个花头我觉得还是次要,买车关键是车本身,别被营销套路绕晕了。
聊到这,我突然想问,未来奔驰这MMA架构到底能不能撑起一个系列,还是个鸡肋?如果真成系列撑起奔驰电动那这款车的价值可要重新评估了。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