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交付数据出来了,讲真,我看完的第一反应是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这哪是交付量啊,这分明就是一张张写满了“老子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战书。尤其是零跑,6万6,数字还挺吉利,朱江明是不是偷偷去雍和宫烧了高香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这是彻底不装了,摊牌了。
过去我们怎么说零跑?性价比。现在性价比这个词太温柔了,根本配不上零跑现在的癫狂。这不叫性价比,这叫价格屠宰刀,直接捅进所有人的腰子。什么在慕尼黑开发布会,什么全新战略新品Lafa5,这些都是花里胡哨的障眼法,是说给投资人听的催眠故事。真正的杀招,就是把价格这把刀磨得雪亮,然后高喊一声“德玛西亚”,冲进人群里开无双。他们根本就没想过什么品牌向上,他们的唯一信条就是掀桌子。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零跑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顺便还把餐厅给爆了。在绝对的低价面前,任何品牌溢价、技术壁垒,都显得像个笑话。要么成仙,要么成盒,零跑选择了all in,用自己的命,去赌所有人的命。
然后是小鹏和小米,这两家现在是标准的“相爱相杀”,数据都咬在4万出头,跟连体婴一样。
何小鹏老师还在坚持他的技术宅人设,慕尼黑车展上,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恨不得把自家实验室里的高达模型都搬过去。这是一种表演,一种行为艺术。他不是在展示产品,他是在输出一种“我很酷,我懂未来”的价值观。问题是,消费者真的吃这套吗?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得是云里雾里。我只关心那个“5年0利息0首付”是不是真的,飞行汽车什么时候能让我上班不堵车?不能?不能你说个锤子。
而雷军老师,他走的则是另一个极端,是完全相反的道。他压根就不是在卖车,他是在经营他的“雷教”。小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车,是雷军本人,是“米粉”这个近乎宗教的群体。所以他能玩高端定制,能打破超豪华品牌的格局。为什么?因为买小米车的人,他的决策逻辑和性价比无关,而是一种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买的不是车,是参与一场伟大社会实验的门票。所以雷军做的所有事,本质上都是在维护这种信仰。但讲真,这种信仰,比夏天冰箱里的冰棍还脆弱,风一吹就化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个说书的,还是街边摊不给钱不让走的那种。
再看蔚来,3万4。其中乐道卖了1万5,萤火虫卖了5千多,蔚来本品牌只卖了1万3。这个数据太诚实了,诚实得有点残忍。它说明了一件事,李斌老师之前坚持的高端叙事,那个换电乌托邦,那个用户企业的梦想,在现实面前,终究还是需要靠“小号”来输血续命。
乐道才是蔚来的基本盘,是它的压缩饼干。高端故事当然要讲,但饭得一口一口吃。全新ES8加量不加价,租电版干到30万出头,这不叫务实,这叫求生。李斌老师终于开窍了,悟了,从云端回到了人间。他明白了,对于现在的蔚来而言,没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先活着,再谈梦想。不然,再宏伟的换电站网络,都可能变成后人考古的“工业遗迹”。三体人看了都得感叹一句,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全都疯了!真的,一个正常的都没有!
最后是理想,3万3。比8月好,但那个曾经一览众山小的王者,现在看起来有点力不从心。
理想最大的问题,是它的成功路径太依赖“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个压缩毛巾了。当所有人都开始往车里塞冰箱、塞沙发、恨不得把KTV都搬进去的时候,理想的优势就被稀释了。它就像一个武林高手,独门绝技被印成了传单,满大街都是。
现在推i6,进军纯电,看得出李想老师很焦虑。但他好像陷入了另一个思维定势,就是跟SUV杠上了。他似乎坚信,只要是SUV,只要空间大,中国人就会闭着眼睛买。说实话,我最近在琢磨要不要把家里的七座SUV换掉,占车位还费油,烦死了。这个市场是在变的,用户的口味也是在变的。i6能不能帮理想走出“水逆期”,不好说。但这步棋必须走,再不走,连牌桌都上不去了。
所以,这九月的榜单看下来,你问我谁赢了?
我的答案是,没人赢。这根本不是一场追求胜利的战争,这是一场比谁更能熬的“黑暗森林”生存游戏。所有人都在用极端的方式,去抢夺极其有限的呼吸权。技术?品牌?用户体验?这些在绝对的“活下去”面前,都得往后稍稍。
真正的决胜点,根本不在这些新势力身上。我一直坚信,自动驾驶的终极答案,不在特斯拉,不在小鹏,而在中国三线城市里横冲直撞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不讲道理的降维打击,才是所有技术逻辑的终结者。
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