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能电池集团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池产品顺利通过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首批测试,成为国内少数全面达标的固态电池先锋应用企业之一。
这款名为“磐石”的固态电池,已针对两轮车市场投入批量生产,其核心电芯TN-80D3K4-30Ah在针刺、过充、高温等安全测试中均未发生起火或爆炸,标志着固态电池技术正式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应用。
固态电池如何解决电动车三大痛点
传统铅酸电池和锂电池在续航、寿命、低温性能上的局限,一直是电动车的痛点。 天能“磐石”固态电池通过电解质和正负极材料创新,将能量密度提升20%,循环寿命延长50%。
实测数据显示,搭载48V35Ah固态电池的新国标电动车,续航可达112公里,循环充电次数超过1200次,以三天一充的频率计算,可使用10年以上,远超普通锂电池的3-5年寿命。
在低温性能上,固态电池的电解质呈半固态状,受温度影响极小。
天能测试表明,-20℃环境下电池容量衰减不足10%,而传统锂电池在同等条件下容量可能缩减30%以上。 这意味着北方用户冬季用车时,续航稳定性将大幅提升。
技术突破
固态电池的核心优势源于材料与工艺创新。 天能采用的“半固态高安全科技芯”和镁合金外壳,解决了传统液态电解质易泄漏、易燃的问题。 生产线上,干法电极工艺将涂布、滚压等工序合并,能耗降低的同时效率提升30%。
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也在加速技术落地。 广汽集团已建成国内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产线,计划2026年实现小批量装车;东风汽车则计划在2027年前推出续航1000公里的固态电池车型。 这些进展表明,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比预期更快。
市场应用
目前,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路径呈现“两轮车先行,汽车跟进”的特点。 天能“磐石”电池已适配新国标电动车,而车企如宝马、宁德时代等则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
宝马i7测试车型已完成全固态电池实路测,预计2028年量产;宁德时代与奥迪合作开发的固态电池,目标能量密度达500Wh/kg,可使电动车续航突破1500公里。
在更广阔的储能市场,固态电池同样展现潜力。
天能已接获无人机、智能装备领域的订单,其高安全特性适合对能耗稳定性要求高的场景。
成本与挑战
技术成熟度提升,全固态电池的成本仍是传统锂电池的3-5倍。
主要原因在于固态电解质材料(如硫化物、氧化物)的制备工艺复杂,且产业链尚未规模化。 天能目前推出的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方案,在成本与性能间取得了平衡。
标准化是另一大挑战。
中欧在固态电池安全指标、测试方法上存在差异,需建立统一标准以推动全球化应用。 此外,固态电池的回收体系尚未完善,需开发新工艺处理固态电解质材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