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差巨大!特斯拉欧洲销量骤降,瑞典罢工两年,促比亚迪翻身四倍

前言

这段时间,欧洲汽车市场的反差表现得格外明显。

特斯拉还没摆脱瑞典罢工的麻烦呢,这个维修工人抗议都闹了快两年了,结果也带动它在欧洲的销售一直往下走。

反倒是比亚迪挺住了,逆势而上,在欧洲市场,2025年前九个月的销量一下子翻了四倍。

一咧一涨之间,这两家车企在欧洲市场的境遇就一下子暴露出来了。

反差巨大!特斯拉欧洲销量骤降,瑞典罢工两年,促比亚迪翻身四倍-有驾

闹掰的根子:不按规矩来

说句实话,瑞典那边的劳资关系规矩跟咱们这儿真是差得远。

这里根本没有最低工资的法律,全部靠工会和老板协商出来的集体协议来维持,大多数工人都靠这些协议保障待遇,约九成的工人是工会会员。

在瑞典,罢工的事儿算是少见啊,因为双方早就习惯坐下来好好商量,工会不仅帮工人争权益,还被看作企业的“稳压器”,这个规矩差不多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不过特斯拉偏偏要搞点“不一样”的事,从2014年开始进驻瑞典后,工会IFMetall一直想和它签个集体协议,但对方压根不搭理,完全是置之不理的态度。

马斯克直接了当地表示,他“不喜欢工会”,认为这会搞出“领主与农奴”那样的对立,破坏公司里的氛围,制造负面情绪。

工人的日子到底有多艰难?雅尼斯在2021年加入特斯拉时提到,工资是否提高、待遇好不好,全看经理当天的心情,真是说得一针见血。

他自己一年一度的评估被拒绝加工资,原因就是“没达成目标”;而旁人更倒霉,纯粹是因为“态度不好”,工资也没涨。

2023年10月27日,工会实在没办法,只能宣布罢工。这个在瑞典几乎算是最后的警告,以前企业遇到这种局面早就让步了。可是特斯拉偏偏就是不松口。

刚开始罢工时,有130个人上阵,现在还剩下70人坚持着,特斯拉直接招新人补了空缺。

你注意到了吗?这招在瑞典可是自1930年代以来头一遭,简直就是惹了个大麻烦。

研究员德国·本德都提啦,这事儿虽然不算违法,但就把那些老规矩全都打破了。

反差巨大!特斯拉欧洲销量骤降,瑞典罢工两年,促比亚迪翻身四倍-有驾

僵两年的新变数

换个角度来看,这次僵持到2025年,总算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这场罢工搞了差不多两年,工人们的日子过得不太顺,工会也不得不找点台阶下。

到了8月,IFMetall主席玛丽·尼尔森也开口了,表示不一定非得签集体协议,把行业标准写进合同也可以,甚至还提到可以把特斯拉的业务转到签有协议的公司名下。

特斯拉那边也不是省油的灯,偷偷摸摸地调整了点规矩。

以前那点加班费根本撑不住,现在偷偷涨了点,还对外说“我们的待遇比工会要求的还优”,不过就是不肯松口签协议。

为了躲避港口封锁,他干脆把车从德国的渡轮运到特雷勒堡,宁愿走冤枉路也不肯低头。

车牌因为邮政罢工寄不出去,他就不停地打官司,有时候告交通局,有时候告能源局,官司打了一场又一场,可始终没有个了断。

不过,特斯拉的日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到了2025年前九个月,特斯拉在欧洲的新车注册数比去年同期少了28.5%。在欧盟地区,情况更糟,跌了38.7%,市场份额也只剩下1.4%。

反过来看,中国的车企表现咋样呢?比亚迪九月在欧洲登记的车辆达到了24963辆,跟去年同期比,差不多涨了四倍,特斯拉那反差,真是没得比。

更尴尬的是,资本竟然开始弃之如敝屣了。

荷兰最大的养老基金ABP,手里拥有4万亿人民币的资产,竟然把价值5.71亿欧元的特斯拉股票全都卖掉了。原因?觉得马斯克那薪酬太夸张,又不太喜欢特斯拉的工作环境。

瑞典的AP7基金也跟着把130亿克朗的股票都卖了,主要是觉得特斯拉这事儿搞得不太靠谱,感觉不太符合负责投资的原则。

反差巨大!特斯拉欧洲销量骤降,瑞典罢工两年,促比亚迪翻身四倍-有驾

结语

其实这不光是70个工人在跟特斯拉闹着玩,也不算什么小打小闹,根本是马斯克的“反工会策略”遇上了瑞典那套传统的规矩。

工会如果让一步,以后老板们都像特斯拉那样行事,工人的权益也就成了空气;而如果特斯拉也让步,全球各地工厂的工会们都得跑去讨个说法。

现在欧洲人不买特斯拉的账了,资本也挪走了,再硬撑下去,不光亏钱,还丢了做人做事的底线,还有大家的信任感。

这事情啊,从来都不是谁输谁赢的问题,关键在于规矩能不能遵守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