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和丰田这两大合资巨头,最近都开始推全新或升级车型,市场格局确实在变。特别是大众的途昂Pro 2026款,一上市就引起不少关注。我觉得这个车在旗舰SUV的位置挺有看头,毕竟空间大,配置也说得过去。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途昂Pro的外观没啥大变,但内在真不少提升。比如智能化,搭载高通骁龙8155,好家伙,这芯片不算差吧?让我有点担心——芯片能用久吗?会不会两年之后就卡的不行?这个,没细想过,估计得看厂家的品质保证吧。你们觉得,买车最怕芯片坏掉的那天,是不是?(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动力,380TSI两驱版,加上450TSI四驱的选择,我个人觉得挺合理。两驱版本适合城市,油耗省点快,也不用担心四驱的机械部分太复杂。450TSI最大功率200KW,零百加速7.6秒,起步反应还算顺,跟同价位韩系或日系同级别比,还挺占优势。你们用过类似的动力系统没?感觉怎么样?我就觉得这车的动力调校还挺聪明。(这里有点跑题,但动力够用确实是买车首要考虑之一)
空间方面,5158×1991×1788的尺寸,轴距快到三米了!我记得朋友之前说:买SUV,就是图空间。7座布局对家庭来说空间够用,又不会太大不好停车。和奥德赛、汉兰达比,表现也不差吧?不过我总有点怀疑,空间大真的意味着用得舒服吗?第二排座椅靠背角度调整不到理想位置,或者腿部空间太浅。这个需要实际体验,但按理说,不会差到哪里去。
讲到车型升级,其实我感觉这次大众在智能驾驶上花的功夫挺多的。支持0-200km/h全速域L2+,这个功能对城市堵车和高速都挺用的。很多人问我:芯片、软件的稳定性好吗?我也只能八卦——大厂出品,应该还行吧?但也知道,有时候系统还能突然死机,FS有哪些BUG还得看日常使用。
你们觉得,像这种中高端智能辅助,能维持多久?两年不出问题,或者说能磨合这套系统到几乎不出故障,是不是一种理想?我个人猜测,未来几年这种辅助驾驶得论证稳定性会逐步提高。但每次我看到朋友圈有人说自动挡突然无反应或辅助突然失效,我就觉得,还是技术在路上摸爬滚打。
厂家提升配置的我也在想——这价格,25.99万起,算是合理么?我看了比对,比如别的同级SUV,空间、动力差不多,但配置少点,价格还贵点。这样一对比,途昂Pro性价比应该还是在中上? 这中上还要结合品牌口碑和后续维修维护来看。
说到维修,我朋友之前说:买大牌,修厂比较多,还挺方便。不过我有点不太信,大品牌也会有零件涨价、等待时间长的烦恼。尤其是高科技辅助系统,一旦出问题不搞不好还得返厂维修。这点我觉得,还是得留个心眼。
对了,之前我还看了个数据——这车的百公里保养成本,估算大概在800元左右(不考虑特殊情况),对比普通合资SUV,差不多,主要看用料和零件复杂程度。你们知道,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二手保值率,但以大众的品牌影响力来看,未来几年折旧还是可以接受的。
消费者买车,除了配置、空间,还得考虑能用几年。其实我一直觉得,车的耐用度和日常体验才最重要。你每天开,最怕技术故障,尤其是电子辅助一旦出问题,那真挺麻烦的。
不过我还真琢磨不透,自动驾驶什么时候能到让人放心呢?我朋友说:还得十年。我觉得还得更久吧?(但也许未来会快点)这跟技术发展速度不一样,依赖芯片、供应链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说到供应链,我很担心——芯片和电子元件,现在的供应短缺还挺严重。去年那会儿,还一度听说,车厂为了抢芯片,订单压得满满当当,接着零部件价格涨了点,还挺麻烦。比如我妹妹新买的日系SUV,零件到仓库一等就是个月,那修车时候真是闹心。
其实我曾经试验了一次,随手翻了个相册,里头有我2018年的途昂内饰照片,和现在比,变化其实不算太大,但细节的精细化提升挺明显。门把手的握感,按钮的质感,甚至座椅的包裹性。
当然啦,车没什么逃不过时间和零件磨损。我记得销售跟我说:你用几年怎么了?大修一次,换个大件还得花不少。这个话虽然一针见血,但也提醒我——任何科技,都得不断更新。
我在想,像这样的旗舰SUV,未来还能撑几年?是不是只要芯片供应稳定、软件调试到位,估摸着还得用个五六年没问题?但你知道,科技一旦落后,变化就快。
我还在琢磨,未来新车,可能不只是配置堆砌,而是用得顺手更重要吧。毕竟,谁都不喜欢开个手机一样,软件还未成熟就掉链子。这次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不能做到稳中求快?我觉得还得看,厂商是不是愿意持续打磨这套系统。
不知道你们对品牌认同怎么看。大众和丰田,算是稳打稳扎,但新势力的冲击让人有点乱,吉利、长安这些国产品牌也在拼命追赶。未来市场会变成怎样,真不好预测。
其实我心里有个疑问:到底是哪一代车主,开始愿意为科技买单?曙光远还是短暂?这也是我常常琢磨的事情。
还没想好下一辆车该选啥?但我相信,未来几年,技术不是最难的,是度过阵痛期,才能真的安心用上智能科技。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