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豪华品牌,兵败如山倒,销量暴跌正消失

最近大家逛汽车市场或者刷手机上的汽车APP,有没有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就是那些我们以前觉得挺高级、得踮踮脚才能够着的“二线豪华品牌”,好像突然之间都在进行“清仓大甩卖”。

就拿雷克萨斯来说吧,想当年,这个牌子的某些热门车型,你不加个几万块钱,销售都懒得给你排队。

二线豪华品牌,兵败如山倒,销量暴跌正消失-有驾

可现在呢?

听说有些车型的裸车价,已经低到让人不敢相信的地步,直逼二十万大关。

再看看美系的代表凯迪拉克,旗下的CT5车型,优惠个七八万都算是常规操作了。

还有像捷豹、林肯这些牌子,价格也是一降再降,那架势,简直就像是商场里挂出了“最后三天,跳楼价处理”的横幅。

这就让人纳闷了,这些曾经也算是有头有脸的豪华品牌,怎么一下子就不受待见了呢?

难道是我们老百姓突然就不喜欢“豪华车”了吗?

二线豪华品牌,兵败如山倒,销量暴跌正消失-有驾

其实,这事儿恰恰说反了。

不是我们不爱豪华了,而是我们对“豪华”这两个字的理解,以及能买到什么样的“豪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二线豪华品牌的日子之所以不好过,主要是因为它们被夹在了中间,遭受着来自上下两个方向的猛烈夹击,活脱脱成了一块“三明治”,动弹不得。

我们先来说说这“三明治”上面那层,也就是来自一线豪华品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奔驰、宝马、奥迪(BBA)的压力。

在过去,汽车市场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BBA在一线阵营里玩,卖的是品牌、是身份,价格自然高高在上。

而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沃尔沃这些二线品牌呢,就在稍微低一点的价格区间里,主打一个“用更少的钱,买到和BBA差不多的享受”,也就是所谓的性价比。

大家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相安无事。

二线豪华品牌,兵败如山倒,销量暴跌正消失-有驾

但是,现在的市场环境不一样了,竞争太激烈,BBA为了保住自己的销量和市场地位,也开始放下架子,把价格往下探。

你现在去市场里看看,二十多万出头,买一台奔驰C级或者奥迪A4L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预算再稍微加一点,二十五六万开上一台宝马的SUV,也完全可以实现。

这就带来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当你的购车预算是三十万左右时,一边是响当当的奔驰、宝马、奥迪的车钥匙,另一边是凯迪拉克、沃尔沃的车钥匙,你会怎么选?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根本就不用犹豫。

别看二线品牌可能会在宣传里说自己的配置有多高,座椅用的什么皮,音响是什么牌子。

咱们得承认,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世故的社会里,汽车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它还承载着社交功能,说白了就是“面子”。

开一台奔驰去参加同学聚会,和开一台凯迪拉克去,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二线豪华品牌,兵败如山倒,销量暴跌正消失-有驾

这种品牌光环带来的心理满足感,以及在二手车市场上更保值的现实利益,是二线品牌用再多配置也难以弥补的。

所以,当BBA把价格降下来,直接和你“贴身肉搏”的时候,二线品牌的防线一下子就被冲垮了。

说完了来自上面的压力,我们再来看看这“三明治”下面更要命的一层,那就是我们国家自己造车新势力的强势崛起。

如果说BBA的降价是让二线豪华品牌很难受,那么国产新势力的出现,简直就是对它们现有价值体系的一次彻底颠覆。

可能在很多人印象里,国产车还停留在便宜、质量一般的阶段。

但如果你最近去商场里那些装修得像科技展厅一样的新能源汽车店里逛一逛,你就会发现,时代真的变了。

二线豪华品牌,兵败如山倒,销量暴跌正消失-有驾

理想、问界、蔚来、极氪这些国产品牌,它们造出来的车,完全是按照一套新的逻辑来的。

我们还是用三十万的预算来举例子。

你走进一家传统二线豪华品牌的4S店,销售会热情地跟你介绍这台车的发动机有多厉害,底盘调校是多么有“德味”或者“美式风情”,开起来多么有“驾驶乐趣”。

这些听起来确实很专业,也很“豪华”。

但你转身走进隔壁的理想或者问界的店里,他们的销售会跟你说什么呢?

他们会让你坐进车里,指着那个超大的屏幕说:“您看,周末带孩子出去玩,路上堵车也不怕,后排能看动画片。”然后打开中央扶手箱:“这里面是个小冰箱,夏天随时能喝到冰镇饮料。”接着他会告诉你:“这车有城市智能驾驶功能,上下班高峰期能替您开一多半的路,让您没那么累。”最后还会算一笔账:“这车能用电也能用油,平时在城里开,一度电跑好几公里,用车成本比坐地铁还便宜。”你听听,一边是在讲一个关于机械和操控的“老故事”,另一边是在给你一个关于生活、关于家庭、关于科技的“新体验”。

对于现在大多数买车的家庭来说,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哪一种“豪华”更实在,更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线豪华品牌,兵败如山倒,销量暴跌正消失-有驾

答案不言而喻。

大家每天开车,更多的是在拥堵的城市里通勤,或者在周末带着全家老小出游,真正能体验到所谓“极限操控”的机会少之又少。

大家更关心的是车里的屏幕反应快不快,语音助手聪不聪明,空间够不够大,长途旅行舒不舒服。

在这些方面,国产新势力通过“冰箱彩电大沙发”和领先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了对传统二线豪华品牌的“降维打击”。

根据最新的销售数据就能看出来,凯迪拉克的销量同比下滑了接近两成,林肯更是惨遭腰斩,而像英菲尼迪、讴歌这些牌子,很多人甚至都已经快想不起来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理想、问界等新势力品牌,每个月动辄几万台的销量,已经稳稳地站住了脚跟。

所以现在我们就能看得很清楚了,这些二线豪华品牌正处在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

二线豪华品牌,兵败如山倒,销量暴跌正消失-有驾

向上看,它们的品牌号召力始终比不过BBA,无法给消费者那种顶级的“面子”满足感。

向下看,在用户体验、智能化和性价比方面,它们又被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打得节节败退,给不了那种颠覆性的“里子”享受。

它们引以为傲的所谓用料扎实、底盘稳重,在新的消费需求面前,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一个品牌,如果既没有不可替代的品牌价值,又没有独一无二的产品体验,那么在竞争如此白热化的市场上,被消费者抛弃只是时间问题。

这场汽车市场的大洗牌,其实才刚刚拉开序幕。

它告诉所有汽车厂商一个道理:光靠吃老本、讲过去的光辉历史是行不通的。

消费者的需求在变,市场的风向也在变。

谁能真正读懂今天的中国消费者需要什么,谁能勇敢地拥抱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谁才能成为未来马路上的主角。

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旧豪华”所讲述的故事,现在信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少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