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再出一击!比亚迪在欧洲爆火的背后,是中国汽车的全球宣言

王传福再出一击!比亚迪在欧洲爆火的背后,是中国汽车的全球宣言-有驾

2025 年 4 月,欧洲汽车圈炸了锅 —— 比亚迪单月狂卖 11123 辆,直接把特斯拉的 6253 辆甩在身后,在德国、英国这些老牌汽车强国实现了 “降维打击”。

要知道,这里可是奔驰、宝马的老家,以前对非本土品牌那叫一个挑剔,现在却乖乖用订单投票给中国车。

德国市场最有代表性,比亚迪 4 月卖了 1566 辆,同比暴涨 120%,而特斯拉才 885 辆,还跌了 45.9%。

英国更夸张,比亚迪销量同比飙了 654%,2511 辆的成绩把特斯拉的 512 辆按在地上摩擦。

王传福再出一击!比亚迪在欧洲爆火的背后,是中国汽车的全球宣言-有驾

南欧那边更热闹,意大利新能源市场 11.5% 的份额被比亚迪拿走,1683 辆的销量是特斯拉的 3.8 倍;西班牙 1545 辆背后,是 644% 的疯狂增幅。

现在去欧洲逛一圈,比亚迪门店早就不是三年前那 3 家可怜巴巴的样子了,直接开到 400 家。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展厅里,以前围着本土豪车看的人,现在都凑在 Atto 2 DM-i(就是国内的元 UP DM-i)旁边问续航、问价格。

2025 年前 10 个月,比亚迪海外卖了 78.51 万辆,欧洲占了近三成,全球排名冲到第四,离福特就差 5 万辆。

德国人还在汉堡港为 2026 年才投用的超充港奠基呢,当地消费者早就想明白了:当下充电设施跟不上,比亚迪插混才是真刚需。

车主用脚投票:元 UP DM-i 的欧洲口碑有多能打?

如果光说销量没用,那就看看欧洲车主怎么评。

元 UP DM-i 在欧洲上市后,论坛里全是真实反馈,简直是行走的 “种草机”。

柏林的中学教师托马斯刚提车俩月,就在汽车论坛发了长文:“以前开大众高尔夫,每天通勤 50 公里,加油费每月得 180 欧元。

王传福再出一击!比亚迪在欧洲爆火的背后,是中国汽车的全球宣言-有驾

换了 Atto 2 DM-i 后,平时用电,周末带家人去慕尼黑周边玩才用油,一个月成本不到 50 欧元。最惊喜的是上周去奥地利滑雪,来回 800 公里,压根不用找充电桩,油箱里的油足够应对,这才是电动车该有的样子!”

伦敦的单亲妈妈萨拉更看重实用性:“英国街道窄,这车 4.3 米长刚好停,是市场上最小的插混 SUV,太适合城市通勤了。

2.8 万欧元的价格比同级别纯电便宜好几千,还标配 360 度影像,带孩子出门超安心。

之前担心中国车安全,后来查了 ADAC 碰撞测试是五星,刀片电池连针刺测试都过了,彻底放心了。”

意大利车主卢卡的评价更直接:“我之前纠结特斯拉 Model Y 和海狮 DM-i,最后选了后者,现在太庆幸了!

罗马充电桩少得可怜,特斯拉朋友总在群里吐槽找桩难,我开海狮 DM-i 想去哪就去哪,上个月销量比纯电版高不是没道理的,‘电车大卖靠油箱’这话太对了!”

王传福再出一击!比亚迪在欧洲爆火的背后,是中国汽车的全球宣言-有驾

这些口碑不是偶然,元 UP DM-i 的 90km 纯电续航刚好覆盖欧洲日常通勤,超 1000km 综合续航又解决了长途焦虑,再加上比亚迪 17 年的技术沉淀,才把价格压到 2.8 万欧元,比同级纯电低 15%-20%。

这种 “技术降本” 的路子,彻底打碎了欧洲人对 “中国车低价低质” 的偏见。

技术护城河:18 年坚守换来的全球话语权

欧洲车主愿意买单,本质是认了中国的核心技术。比亚迪这 9 万工程师可不是白养的,两大技术王牌直接戳中欧洲人的痛点。

王传福再出一击!比亚迪在欧洲爆火的背后,是中国汽车的全球宣言-有驾

先说DM-i 超级混动,这玩意儿在国内早成爆款了,到欧洲刚好解决充电难题。

元 UP DM-i 的第五代 DM 技术,市区用电省钱,长途用油省心,完美适配欧洲 “城市 + 乡村” 的出行场景。

海狮 DM-i 在意大利卖得比纯电好,就是最好的证明。

再看刀片电池,18 年磷酸铁锂技术不是白砸的。

欧洲人对安全特别较真,比亚迪直接拿针刺测试说话 —— 别的电池一扎就燃,刀片电池稳如泰山。

德国 ADAC 碰撞测试给了五星,评分比某些本土品牌还高。

现在奔驰、丰田都来找比亚迪买电池,这可是从 “买别人技术” 到 “别人买我技术” 的逆袭!

背后的研发投入更吓人,累计超千亿,4.8 万项专利在手,2023 年平均每天申请 27 项专利。

11 大研究院可不是摆样子,易四方平台、云辇系统这些黑科技,连欧洲媒体都服了,说 “中国车企能定义豪华了”。

出海范本:从产品输出到生态重构

比亚迪能在欧洲站稳脚跟,绝不是只靠卖车,而是一套 “地产销” 全链条打法,这才是真本事。

产能本地化太关键了,匈牙利工厂年底就投产,首款车就是国内的海鸥,改名 “海豚冲浪”。以前从中国运车要 6 个月,现在当地生产 45 天就能交车,还能躲掉反补贴调查。巴西工厂 15 个月就建好了,创了当地纪录,15 万辆产能直接撑起南美 9.7% 的市占率。

王传福再出一击!比亚迪在欧洲爆火的背后,是中国汽车的全球宣言-有驾

物流也得自己说了算,6 艘滚装船已经服役了,每艘装 7000 辆车,“BYD XI’AN” 号跑中欧航线,海运成本降了 30%。这背后可是中国造船、港口的硬实力在撑着。

渠道服务更得跟得上,比亚迪计划年底在欧洲开 1000 家门店,2026 年冲到 2000 家。不光卖车,还和壳牌建 200 座超充港,充电 10 分钟能跑 300 公里。马德里的售后中心 24 小时响应,配件周转速度跟本土品牌一样快,彻底改了 “重卖轻服” 的老毛病。

好戏才刚开始:中国车企组团 “登陆” 欧洲

重点来了,元 UP DM-i 只是个开始,比亚迪的大招还在后头!

执行副总裁李柯都说了,未来六个月要推三到四款插混新车,目标是销量超过欧洲纯电车型,一两年内主导市场。

匈牙利工厂先产海鸥,接下来海豚、元 PLUS 的混动版肯定也会跟上,毕竟 DM-i 技术小型化已经成熟了。

王传福再出一击!比亚迪在欧洲爆火的背后,是中国汽车的全球宣言-有驾

而且不止比亚迪一家,中国车企已经组团进军欧洲了。

广汽 9 月就已经进了波兰、葡萄牙这些市场,AION V 马上上市,2026 年还要推 AION UT,荷兰零件中心都建好了。

小鹏更猛,欧洲研发中心都启用了,全新 P7 在慕尼黑车展首秀,前 7 个月海外交付量涨了 174%。连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都摆到欧洲车展上了,这技术展示直接拉满!

想想这场景,再过两年,欧洲街头除了比亚迪,还会到处是广汽、小鹏、蔚来的车。

就像 20 年前欧洲车挤满中国街头一样,现在轮到中国车 “反攻” 了。这可不是简单的贸易逆差,是技术、制造、品牌全方位的超越。

中国汽车的百年逆袭:从追随者到规则制定者

比亚迪的欧洲故事,其实是中国汽车工业 70 年的缩影。

上世纪 80 年代,我们还得 “用市场换技术”,求着外资品牌来合资;

2001 年 WTO 入世,出口的都是低端车,全球份额不到 1%;

现在呢?光比亚迪一家海外年销量就快百万了,中国品牌在全球新能源市场占了 60% 以上。

这逆袭靠的是三重跨越:技术从模仿到引领,DM-i、刀片电池打破了欧美日系的垄断;

制造从代工到自主,从电池到芯片,95% 以上都能自己造,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不是吹的;

品牌从低端到高端,比亚迪连续三年进全球前十,144 亿美元品牌价值涨了 43.6%,跟宝马、奥迪的差距越来越小。

王传福再出一击!比亚迪在欧洲爆火的背后,是中国汽车的全球宣言-有驾

现在匈牙利工人在比亚迪工厂装新车,欧洲消费者对着中国车竖大拇指,全球车企都在学比亚迪的 “本地化打法”。

这哪是一个企业的胜利,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变强国的宣言。

2026 年比亚迪海外冲 200 万辆的目标,看着真不远了。

但比数字更重要的是,中国汽车终于靠技术创新实现了 “弯道超车”。

以前说起高端车,想到的是奔驰宝马;以后说起新能源,想到的肯定是中国车。

从比亚迪到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正在写的就是全球工业史上最牛的逆袭故事。

或许,比亚迪只是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国产车进驻欧洲市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