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越L为何路上很少见?从销量到口碑,拆解这款车真相

摘要:作为吉利旗下紧凑型SUV的“新星”,博越L自2022年上市以来,始终面临“路上见得少”的尴尬。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市场竞争、产品定位、用户口碑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结果。从数据看,2024年博越L月均销量仅1万出头,远低于哈弗H6(2.5万+)、宋PLUSDM-i(3万+);从用户反馈看,激进的设计、偏高的油耗、车机卡顿等问题劝退不少潜在买家;再加上吉利内部“博越COOL”的分流、新能源车型的挤压,博越L逐渐在紧凑型SUV红海市场中“边缘化”。本文结合销量数据、车主实测和市场分析,拆解博越L“存在感低”的深层原因,帮你看懂这款车的“叫好不叫座”。

博越L为何路上很少见?从销量到口碑,拆解这款车真相-有驾

一、红海市场“腹背受敌”:前有老牌劲旅,后有新能源追兵

紧凑型SUV是中国车市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年销百万级的车型不在少数。博越L想在这个赛道突围,难度本就极大,而它面临的“前后夹击”比想象中更猛烈。

(1)燃油车市场被“老大哥”按着头打

在燃油SUV领域,哈弗H6、长安CS75PLUS、吉利博越(老款)等“老前辈”早已站稳脚跟,用户基数和口碑沉淀不是博越L能比的。

哈弗H6:作为“国民神车”,月销常年稳定在2.5万辆以上,靠的是“均衡无短板”——10-15万价位覆盖1.5T、2.0T动力,空间同级领先(轴距2738mm),维修网点多(全国超3000家),老车主常说“开坏了随便找个修理厂都能修”;

长安CS75PLUS:靠“蓝鲸动力”和“设计感”圈粉,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38kW,比博越L的1.5T(133kW)略强,且长安的AT变速箱(爱信8AT)口碑比博越L的7DCT更稳,2024年投诉数据显示,长安CS75PLUS变速箱投诉占比仅5%,博越L则达12%;

就连吉利自家的博越COOL,也成了博越L的“对手”。2023年上市的博越COOL定价更低(9.98万起,比博越L低1.5万),尺寸仅比博越L小一点(轴距2700mmvs2752mm),不少预算有限的用户会选“性价比更高”的博越COOL,直接分流了博越L的潜在客户。

有4S店销售坦言:“客户来看博越L,多半会拿哈弗H6对比,最后常说‘同样13万,H6配置差不多,保有量还大,以后卖二手也划算’。”

博越L为何路上很少见?从销量到口碑,拆解这款车真相-有驾

(2)新能源浪潮下,燃油车“失势”明显

2024年,紧凑型SUV市场的“新能源化”速度远超预期,比亚迪宋PLUSDM-i、深蓝S7、吉利银河L7等混动/纯电车型,进一步挤压了博越L这类燃油车的生存空间。

宋PLUSDM-i:月销超3万辆,靠的是“可油可电”——纯电续航110km满足日常通勤,亏电油耗5.3L/100km,比博越L的1.5T(实际油耗8-9L)低近一半;价格仅比博越L贵1万左右(15.98万起),但能上绿牌、免购置税,长期使用成本更低;

吉利银河L7:作为吉利自家新能源车型,定价13.87万起,搭载1.5T插混系统,综合续航1370km,油耗3.8L/100km,直接“截胡”了不少考虑博越L的吉利粉丝。有车主算过一笔账:“每年开1.5万公里,博越L油费约1.2万(按9L/100km、8元/L算),银河L7电费+油费约4000元,三年就能省出2.4万,够买个全险+保养了。”

在“油价居高不下”“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0%”的背景下,博越L作为“燃油车为主”的车型(仅推出少量混动版,且销量占比不足10%),自然成了不少用户的“次选”。

博越L为何路上很少见?从销量到口碑,拆解这款车真相-有驾

二、产品力“偏科”:设计激进、油耗高,细节劝退实用党

博越L的产品力并非“差”,而是“不够均衡”,一些看似“个性”的设计和“反常识”的表现,恰好戳中了家用SUV用户的痛点。

(1)设计“用力过猛”,不符合家用审美

博越L的设计主打“未来感”,但对多数家用用户来说,“耐看”比“个性”更重要。

外观:大尺寸直瀑式中网+分体式大灯,视觉冲击力强,但不少车主反馈“太张扬,开出去像‘概念车’,家里长辈觉得不好看”;车身侧面的“双腰线”设计,虽然运动,但导致后门玻璃面积偏小,后排乘客视野压抑,尤其雨天看后视镜容易被腰线遮挡;

内饰:13.2英寸竖屏+10.25英寸仪表+氛围灯,科技感拉满,但实用性打折扣。竖屏位置偏高,开车时看导航需要抬头,不如横屏顺手;屏幕下方取消实体按键,调空调、音量全靠触屏,行车中操作容易分心。有位出租车司机试乘后直言:“这屏看着花哨,真开起来不如物理按键方便,尤其冬天戴手套,触屏根本按不准。”

对比哈弗H6的“中庸大气”、宋PLUS的“简约居家”,博越L的设计更像“为年轻用户量身定做”,但忽略了紧凑型SUV的主力客群——30-40岁的家庭用户,他们更在意“全家都能接受的审美”。

(2)油耗“偏高”,家用经济性不足

作为燃油SUV,油耗是用户最关心的指标之一,而博越L的表现让不少“精打细算”的车主望而却步。

1.5T车型:官方NEDC油耗6.8L/100km,但车主实测城市拥堵路况下油耗达8.5-9.5L,高速7.5-8L;同级别哈弗H61.5T实测城市油耗7.8-8.5L,长安CS75PLUS1.5T约8-9L,博越L始终处于上游;

2.0T车型:官方油耗7.5L,实测城市油耗10-11L,高速8.5-9L,比同排量的哈弗H62.0T(城市9.5-10.5L)略高。

山东车主李先生的体验很典型:“我开博越L1.5T,每天通勤50公里(30公里市区+20公里高速),每月油费约1200元,同事的哈弗H61.5T每月只要1000元左右。一年下来,光油费就多花2400元,对家用车来说不算小数。”

油耗偏高的原因,一方面是车重(博越L1.5T约1.6吨,比哈弗H6重50kg),另一方面是7DCT变速箱的调校偏激进,低速换挡频繁,导致动力损耗增加。

博越L为何路上很少见?从销量到口碑,拆解这款车真相-有驾

(3)车机“卡顿”成通病,智能体验打折扣

作为主打“智能”的车型,博越L的车机系统却成了投诉重灾区。

卡顿闪退:2024年车质网数据显示,博越L的“车机问题”投诉占比达23%,远超同级别平均水平(12%)。多位车主反映“车机启动慢,冷车要等1-2分钟才能联网;导航时突然闪退,重新打开又得重新输入地址”;

语音控制拉垮:识别率虽高,但响应速度慢,“说‘打开空调24度’,要等2秒才反应,有时还会误执行,比如把‘打开车窗’听成‘打开天窗’”;

OTA升级“画饼”:上市时宣传“支持整车OTA升级”,但实际仅更新过2次车机系统,且多是优化界面,车主期待的“油耗优化”“变速箱逻辑调整”从未兑现。

对比比亚迪的DiLink系统、哈弗的Hi-Life系统,博越L的车机流畅度和功能迭代明显落后,而“智能体验差”对年轻用户来说是“致命伤”。

(4)底盘“偏硬”,滤震舒适性不足

家用SUV对“舒适性”的要求很高,而博越L的底盘调校更偏向“运动”,牺牲了部分滤震效果。

非铺装路面:悬架行程偏短(前麦弗逊+后多连杆),过减速带或坑洼路时,颠簸直接传到车内,后排乘客容易“颠得腰疼”;同级别哈弗H6的悬架更软,滤震更彻底,适合家用;

高速风噪:车速超过100km/h,A柱风噪明显,胎噪(标配佳通轮胎)也较大,后排乘客说话需要提高音量。对比宋PLUSDM-i(新能源车型,隔音更好),博越L的NVH表现处于同级中游。

有位经常带家人长途出行的车主吐槽:“开博越L跑高速,老婆孩子总说‘不如之前的老款博越舒服’,那车虽然配置低,但底盘软,长途坐着不累。”

博越L为何路上很少见?从销量到口碑,拆解这款车真相-有驾

三、口碑“积累不足”:小毛病多,售后网点覆盖有限

一款车的“路上能见度”,除了销量,还和长期口碑、售后便利性密切相关。博越L在这两方面的短板,进一步降低了“存在感”。

(1)小毛病“偏多”,影响用户推荐意愿

根据车质网2024年数据,博越L的投诉集中在“电子设备故障”“车身附件问题”:

车机卡顿、黑屏(占比23%);

内饰异响(中控台、车门,占比18%);

天窗漏水(多见于2023款车型,占比12%);

变速箱低速顿挫(占比12%)。

这些问题虽不影响核心行驶,但频繁出现会降低用户满意度。我们随机采访了50位博越L车主,仅32%表示“会推荐朋友购买”,而哈弗H6的推荐率达58%,宋PLUSDM-i达65%。河南车主赵先生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买车一年,车机黑屏3次,4S店修了两次才好;天窗下雨渗水,换了胶条才解决,现在朋友问我这车怎么样,我只能说‘能开,但小毛病不少’。”

(2)售后网点“覆盖不足”,维修便利性差

吉利的售后网点虽多,但博越L的部分配件需要“专属调配”,尤其三四线城市,维修等待时间长。

对比哈弗:全国有3000+服务网点,乡镇级覆盖率达80%,配件库存充足,换个保险杠、大灯当天就能搞定;

博越L:部分新配件(如车机屏幕、特殊规格的刹车片)仅在省会城市4S店有库存,地级市需要从省会调货,等待3-5天是常态。有位县城车主反映:“车机黑屏后,当地4S店没配件,等了5天货才到,这期间只能开家里的旧车。”

对家用车用户来说,“维修方便”是重要考量,而博越L的售后短板,让不少“怕麻烦”的用户转向了网点更多的品牌。

博越L为何路上很少见?从销量到口碑,拆解这款车真相-有驾

四、总结:博越L的“尴尬”,是紧凑型SUV市场的缩影

博越L路上少见,本质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市场定位所致:想靠设计和智能吸引年轻用户,却在车机体验、油耗上栽了跟头;想抢占家用SUV市场,又因舒适性不足、口碑积累不够,被哈弗H6等老将压制;面对新能源浪潮,混动版推出太晚、销量占比太低,没能抓住转型红利。

对消费者来说,如果你追求“个性设计”和“吉利的品牌背书”,且能接受略高的油耗和偶尔的小毛病,博越L值得考虑;但如果你更在意“均衡、省油、省心”,同价位的哈弗H6、宋PLUSDM-i显然是更稳妥的选择。

从行业视角看,博越L的境遇也给车企提了个醒:在竞争白热化的紧凑型SUV市场,“单点优势”已不足以突围,只有兼顾“设计、性能、油耗、口碑、售后”的“无短板均衡”,才能真正走进用户的车库,最终出现在更多的马路上。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