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谁没幻想过开着一辆三菱帕杰罗,上山下河、驰骋沙漠,活脱脱一个《头文字D》+《勇闯夺命岛》的组合体?但如今,现实狠狠打了我们这代“车迷”的脸:三菱,彻底告别中国市场了。
是的,2025年,连沈阳航天三菱这家搞发动机的合资公司也正式解散了,这意味着三菱不仅整车不再造,就连核心的发动机业务也全线撤退。这不止是“退出”,而是“退干净了”。
一场从高光走向终章的谢幕
说到三菱,你可以不认识EVO十代,但一定听过帕杰罗山猫。那可是越野圈的“精神图腾”,当年玩硬派越野的老司机,不是开丰田陆巡,就是扛一台三菱帕杰罗。
我还记得我舅舅十几年前买了一辆帕杰罗V73,油耗高、内饰老、配置低,但他跟我说:“这才叫真正的车,机械素质过硬。”那时候的三菱,是带着信仰光环的。
但回头来看,这么多年,三菱在中国市场的步步退让,其实早已埋下伏笔。
广汽三菱的“高开低走”
2012年,广汽、三菱汽车和三菱商事合资成立了广汽三菱,打着“合资日系”的金字招牌,还真吸引了一波粉丝。第一代劲炫ASX、一代欧蓝德,口碑都不错。但问题是,产品更新慢、技术停滞,营销跟不上,慢慢地,它被市场边缘化了。
2023年10月,三菱宣布停止整车在华生产,长沙工厂被广汽埃安象征性地以1块钱接盘,那个时候大家就知道:三菱走远了。
但你以为它还留了点后路,比如发动机业务?不好意思,现在连“沈阳航天三菱”也终止运营,彻底打包走人了。
电动化只是“借口”,实则“老本吃光”
官方说法是“中国汽车市场转向电动化,三菱重新评估市场环境,不得不调整战略”。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我们得冷静想想:
为啥丰田还在坚持?日产也没跑?就三菱先走了?
电动化确实是大势所趋,但三菱的失败,更像是“慢性自杀”。
先说产品力。广汽三菱近十年来基本靠“炒冷饭”过日子,劲炫卖了十年没啥变化,欧蓝德到2022年才换代,还不国产。你看看同级别的自主品牌都内卷到天上去了,人家10万出头就能给你L2级辅助驾驶、大屏+8155芯片,三菱拿啥拼?
再说营销策略。日系车企都不太擅长跟年轻人打交道,但三菱是真的佛系到“出圈”。连最起码的社交媒体运营都干不过国产新势力,注定被边缘。
发动机“黄金时代”也救不了它
要说航天三菱的4G6系列发动机,曾经可是中国市场的“万金油”。长城、吉利、东南、海马、猎豹……谁没用过三菱发动机?
我高中时开家里那台老款哈弗H3,发动机就是4G64,那声音、那提速感,现在还印象深刻。当年靠着这台机器,多少自主品牌活了下来。
可问题是,时代变了。现在大家都卷混动、玩电驱,甚至比亚迪和长城都自研了高热效率发动机,航天三菱还靠一款二十年前的机型吃老本,迟早被淘汰。
再说,合资发动机本就赚不了多少钱。一边是技术落后、成本高,另一边是国产品牌都开始自己造发动机,航天三菱自然没了生存空间。
三菱的退出,是一面镜子
它不仅仅是一家品牌的离开,更像是日系品牌在中国集体焦虑的缩影。
电动化来了没错,但更大的问题在于:产品落后,战略保守,对本土市场的响应速度慢。
日产也在摇摆、马自达销量也疲软,只有丰田靠着强大的体系力还能撑住。但如果不改变,这些老牌车企可能迟早步三菱后尘。
而国产品牌正好相反。比亚迪、长安、吉利、问界,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上新、创新、狂奔。不是说它们完美,但起码在努力迎合市场变化。
总结一下
三菱的退出,不只是因为“电动化”那么简单,而是从产品、技术、战略、营销等多方面一起掉队,最终被市场无情淘汰。
很多人缅怀帕杰罗,怀念那个可以“越野一生”的品牌。但如果一个车企不能适应市场变革,那再多情怀也只是老照片罢了。
如果你问我会不会怀念三菱?我会。但更重要的是,从它的失败里,我们该看到:一个品牌的信仰,如果不与时俱进,终究会被现实掏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