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冻液别乱换,选对冰点很关键,正确方法让发动机多跑10万公里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很多有车的朋友们又开始琢磨起了冬季用车的那些事儿。

在众多保养项目中,更换防冻液常常被一些车主忽视,或者处理得比较随意。

有的人觉得这瓶五颜六色的液体只要没少就不用管,有的人则是在路边店随便买一瓶加上就算完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环节,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车辆带来不小的麻烦,甚至导致发动机出现严重损伤。

冬季防冻液别乱换,选对冰点很关键,正确方法让发动机多跑10万公里-有驾

最近就有车主反映,因为没及时检查防冻液,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发现水箱被冻裂了,光是维修就花了好几千元,实在是得不偿失。

事实上,关于防冻液的学问并不少,从选择到更换,每一步都有讲究。

今天,我们就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更换防冻液这件事从头到尾说清楚,帮助大家避免踩坑,让爱车安稳过冬,甚至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首先我们得纠正一个普遍的误解,那就是防冻液并不仅仅是在冬天起作用。

它的学名叫做发动机冷却液,顾名思义,它的核心职责是为发动机散热,是一年四季都在工作的。

只不过在冬季,它的防冻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来说,它主要有四大本领。

第一是防冻,这也是它俗称的由来。

水的冰点是零度,结冰后体积会膨胀,这股力量足以撑裂发动机的缸体和散热水箱。

而优质的防冻液冰点可以达到零下几十度,能确保在严寒地区车辆的冷却系统不被冻坏。

第二是防沸,发动机工作时温度很高,普通水的沸点只有一百度,在夏天高温或者激烈驾驶时很容易“开锅”。

防冻液的沸点通常能达到一百一十度以上,能有效保证发动机在高负荷运转时散热系统的稳定。

第三是防腐防锈,现在的汽车发动机和散热系统大量使用了铝、铜等金属材料,如果单纯使用自来水,时间长了会产生锈蚀,损坏部件。

防冻液中含有缓蚀剂,能像一层保护膜一样附着在金属表面,防止它们生锈和被腐蚀。

第四是防垢,我们家里的烧水壶用久了会有一层厚厚的水垢,同理,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在发动机高温下也会形成水垢,堵塞散热器中细小的管道,影响散热效率。

防冻液则能有效抑制水垢的生成,保持冷却系统内部的清洁和畅通。

有数据显示,冬季发生的发动机故障中,有超过三成与冷却系统相关,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防冻液冰点不足或者长期未更换导致腐蚀引起的。

可见,正确对待防冻液是多么重要。

那么,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更换防冻液呢?

这不能凭感觉,主要依据两个核心标准来判断。

冬季防冻液别乱换,选对冰点很关键,正确方法让发动机多跑10万公里-有驾

第一个是看时间和行驶里程。

就像食品有保质期一样,防冻液里的各种添加剂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失效。

一般来说,市面上最常见的乙二醇型防冻液,建议的更换周期是两年或者四万公里。

如果您的车子原厂使用的是更高级的长效有机酸型防冻液,那么这个周期可以延长到五年或者十万公里。

当然,最准确的参考标准还是您车辆的保养手册,不同品牌和车系的建议周期会有所不同,比如一些德系车可能要求比较严格,两年就需要更换,而一些日系车则可能建议四年或更长时间。

总之,以保养手册上的规定和先到者为准。

第二个判断标准是观察防冻液的实际状态。

如果出现三种情况,即便没到更换周期,也应该立即更换。

一是颜色发生异常。

正常的防冻液颜色鲜艳且清澈,比如红色、绿色或蓝色。

如果您发现储液壶里的液体变得浑浊、发黑,或者出现了絮状的漂浮物和沉淀,这说明内部的化学成分已经变质失效,失去了保护作用。

二是冰点不达标。

车主可以自己购买一个几十块钱的冰点测试仪进行检测。

比如您所在的地区冬季最低气温能到零下二十度,而检测出来防冻液的冰点只有零下十五度,那就存在结冰的风险,必须马上更换。

建议在入秋后就做一次检测,提前准备。

三是液位异常下降。

在冷车状态下,如果发现防冻液液位低于“MIN”刻度线,并且在补充后短时间内又再次下降,这很可能意味着冷却系统存在泄漏,需要及时去修理厂检查并修复,然后再更换新的防冻液。

清楚了更换时机,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如何选择合适的防冻液。

在商店的货架上,各种品牌和颜色的防冻液琳琅满目,如果选错了,不仅白花钱,还可能对发动机造成损害。

选择的核心原则是“匹配车型”和“适应气候”。

冬季防冻液别乱换,选对冰点很关键,正确方法让发动机多跑10万公里-有驾

首先要看冰点,一个简单的原则是,选择的防冻液冰点要比您所在地冬季历史最低气温再低十度左右。

例如,在冬季气温常在零下二十至三十度的北方地区,选择冰点为零下四十五度的产品会比较稳妥。

而在冬季气温很少低于零下十度的南方地区,选择冰点为零下二十五度的产品就完全足够了,没有必要盲目追求过低的冰点,因为冰点越低,成本通常也越高。

其次要看成分,并且切记不同成分的防冻液绝对不能混合添加。

市面上绝大多数家用车使用的是乙二醇型防冻液,性能均衡,性价比高。

一些高端车型或新能源车可能会使用毒性更低、更环保的丙二醇型防冻液。

如果将这两种不同化学成分的液体混合,它们会发生反应,产生胶状沉淀物,严重时会堵塞散热管路,造成发动机过热。

至于防冻液的颜色,它本身与质量无关,只是厂家为了区分不同产品和方便车主检查泄漏而添加的色素。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同种成分、不同品牌的防冻液,由于其内部的添加剂配方可能存在差异,也最好不要混用,以免影响防腐蚀等性能。

最保险的方法是选择符合车辆原厂认证标准的产品,这些信息在保养手册上都能找到,比如德系车常见的G12/G13认证,日系车的JIS认证,以及我们国家的GB国标等。

符合认证标准的产品,意味着它与您发动机内部的材料有着更好的兼容性。

最后一步就是更换操作了。

更换防冻液的关键在于要将旧液彻底放干净,并排出系统内的空气。

车主可以选择自己动手,也可以去专业的维修店。

如果动手能力强,自己更换可以节省一些费用。

主要步骤包括:在车辆完全冷却后,打开散热器底部的放水阀和储液壶盖,将旧液排空。

如果排出的液体非常脏,建议用蒸馏水或专用清洗剂对冷却系统进行循环冲洗,直到排出的水变清澈为止。

然后,拧紧放水阀,加注新的防冻液至“MAX”刻度线。

接下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排空气。

启动发动机,打开车内暖风并调至最高温度,让发动机怠速运转,此时冷却系统内的空气会随着循环被排出,储液壶的液位会下降,需要及时补充新液,直到液位稳定在“MAX”和“MIN”之间不再变化。

如果您觉得这个过程比较复杂,或者没有合适的工具和场地,那么去专业的维修店是更省心和可靠的选择。

维修店通常会使用专业的循环机来更换防冻液,这种设备能更彻底地冲洗和更换旧液,残留量远低于重力排放,同时排空气也更彻底,能有效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发动机过热的风险。

总而言之,看似简单的防冻液更换,实则关系到发动机的健康和寿命。

我们应当养成按时检查和更换的习惯,在选择产品时做到心中有数,在更换操作时遵循规范,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爱车在任何天气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因小失大而花费不必要的维修费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