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理想汽车又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这家公司之前靠着理想ONE和L系列这几款增程车,可以说是混得风生水起,赚了不少钱,也成了很多人心目中“最懂中国家庭”的汽车品牌。
但是,在纯电动车这个领域,理想似乎一直没找到感觉。
前段时间推出的那款外形特别科幻的纯电MPV,叫MEGA,结果上市后争议不断,销量也没达到预期,让理想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
这不,就在大家以为理想会消沉一阵子的时候,他们带着一款全新的纯电SUV——理想i8,又杀了回来。
这台车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不成功便成仁”的劲头,那么,它到底能不能帮理想汽车在纯电动这条路上,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呢?
咱们得先说说,理想为了这台i8,到底下了多大的功夫。
可以说,MEGA那次的挫折,对理想来说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教训。
公司老板李想都亲自出来写信反思,承认之前太急于求成,被销量冲昏了头脑,忘了自己最擅长的还是踏踏实实为用户创造价值。
痛定思痛之后,理想内部进行了一次大调整,从管理层到产品规划都重新梳理了一遍。
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纯电动车不好做,但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就得拿出看家本领来。
于是,理想i8的研发就成了一场“背水一战”。
首先在外观上,你能看出来他们是小心翼翼,既想保留一点MEGA那种未来感的设计,又不敢再那么激进。
所以i8的前脸看着有点眼熟,但车身和车尾都回归到了大家更能接受的传统SUV造型,看着敦实、稳重,不会让人觉得太奇怪。
据说光是为了这个外形的反复修改和调整,就花掉了差不多二十个亿,这钱花得就是为了让大家看着顺眼,别再因为外观问题产生争议。
当然,光看着顺眼还不行,理想最懂的“家庭牌”在i8上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这车的尺寸非常大,车长超过了五米,轴距也超过三米,坐进车里感觉特别宽敞,官方甚至说内部空间比奔驰GLS、宝马X7这些百万级的全尺寸SUV还要大。
理想那套经典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自然是标配,尤其是后排的座椅,很多去试驾过的人都说,坐上去就像陷在自家客厅的沙发里一样,舒服得让人不想下车。
而且他们还考虑得很周到,为了方便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上下车,车身高度设计得并不算太高,再加上全系都有的空气悬架,可以随时调节车身高度,非常贴心。
除了舒适,理想这次在技术上也下了血本,尤其是针对纯电动车主最头疼的续航问题。
为了让车子能跑得更远,他们在降低风阻上做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
比如整个车身设计得像一颗水滴,非常圆滑,甚至为了气流能更顺畅地通过,把很多人觉得挺实用的前备箱都给取消了。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i8的风阻系数做到了0.218,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概念,简单来说,大部分SUV的风阻系数都在0.25以上,i8这个成绩在同类车型里是顶尖水平了。
风阻越低,车子跑起来受到的空气阻力就越小,自然也就越省电。
续航方面,i8的数据也很亮眼,高配版本能达到720公里,而且支持800V高压快充,官方说法是充电10分钟就能增加500公里的续航。
这意味着你开长途,在服务区上个厕所、买瓶水的工夫,车子就又能跑很远了,基本上解决了充电慢的焦虑。
更关键的一点是,理想宣称i8的续航“不虚”,实际能跑的里程和仪表盘上显示的数字差距很小,续航达成率超过了92%,这比很多知名品牌的电动车都要扎实,能给车主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如果说上面这些都还只是在把纯电动车的基础功课做到优秀,那理想这次还拿出了一个压箱底的“王牌”,就是他们自己研发多年的自动驾驶技术——MindVLA。
这个名字听着很专业,通俗点讲,它就像是给汽车装上了一个会学习、会思考的“大脑”。
它不像以前的辅助驾驶系统那样死板,而是能通过摄像头像人眼一样观察周围环境,还能听懂你用正常说话方式下达的指令,比如你说“在前面路口靠边停一下”,它就能自己找到安全的位置平稳地停过去。
而且它还能不断学习你的驾驶习惯,让车子的行为方式越来越像你自己在开。
理想把这套系统称为“买车送司机”,可见他们对这项技术的自信。
这不仅是一个吸引人的卖点,更是理想在向外界展示,他们在智能化这条路上,已经有了深厚的技术积累。
不过,话说回来,车造得再好,最终还是要到市场上去接受检验。
现在30多万这个价位的纯电SUV市场,竞争可以说是相当激烈。
有品牌号召力极强的特斯拉,他们可能很快就会推出尺寸更大的Model Y L;有蔚来旗下的乐道L90,主打换电和性价比;还有背靠华为强大技术实力的问界M8。
这些对手个个都不是善茬,各有各的优势。
而且从整个市场来看,30万以上的纯电动车其实并不是销售主力,很多消费者在这个价位还是更倾向于没有里程焦虑的增程或者混动车。
面对这样一个“红海”市场,理想i8的定价却并不算低,起售价都在32万以上,这说明理想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i8去拼销量。
那么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这背后其实是理想的一套“组合拳”策略。
理想i8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技术标杆”或者“形象代言人”。
它的任务不是要卖出多少万台,而是要用自己强大的产品力,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一个“理想的纯电动车也是顶级的”这样一个印象。
它要向市场证明,理想不仅能造好增程车,同样有能力造出技术领先、体验出色的高端纯电车。
一旦i8成功地打响了名声,为理想的纯电系列开了一个好头,那么接下来真正的“走量”任务,可能就会交给后续规划中更亲民的车型,比如传说中的理想i6。
到时候,i6就可以借助i8建立起来的技术口碑和品牌形象,以一个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去抢占更广阔的市场。
所以,评价理想i8能否撑起李想的“纯电梦”,不能只看它自己的销量数据。
它更像是一场大战役里的先锋部队,它的胜利与否,在于它能不能为后续大部队的进攻,撕开一道关键的口子,并成功插上一面代表着技术和品质的旗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