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峻放话,iCAR要做奇瑞的小米,底气何在?

最近汽车圈子里有个挺响亮的口号,说“iCAR要做奇瑞的小米”,这话一出来,不少人都挺好奇。

小米现在可不单单是做手机的了,它造的汽车一上市就成了热门话题,订单多得都排不过来。

现在,奇瑞旗下的一个新品牌iCAR,说要向小米看齐,这口气可不小。

苏峻放话,iCAR要做奇瑞的小米,底气何在?-有驾

说这话的人叫苏峻,他以前是做智能家电的,现在跑到奇瑞当了副总裁,专门负责iCAR这个牌子。

一个从科技圈跨界来造车的人,敢放出这样的豪言,他的底气到底在哪儿?

这究竟是喊喊口号,还是真有两把刷子?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得先看看苏峻和他的团队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很多人可能觉得,造车嘛,不就是设计图纸,然后开动生产线就行了。

但苏杜他们的第一步,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是去停车场“蹲点”。

在iCAR这个项目还没正式开始的时候,苏峻就带着几个核心成员,在各大写字楼和商场的停车场里待了半年多。

苏峻放话,iCAR要做奇瑞的小米,底气何在?-有驾

他们不是去看车有多好看,而是去观察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是怎么用车的,车在他们的生活里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这一番观察下来,他们得出了一个关键的结论: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汽车早就不再是简简单单从甲地到乙地的交通工具了,它更像是一个人个性的延伸,一件能代表自己风格的“大玩具”或者“时尚单品”。

这个发现,直接就给iCAR的未来发展方向定了调。

苏峻觉得,现在市面上的车虽然多,但大多都长得差不多,功能也大同小异,就像是量产的服装,谁穿都行,但没啥特色。

他认为,这个世界已经不缺一个像丰田那样各方面都均衡、但没啥惊喜的品牌了。

iCAR要做的,是一个有自己独特文化和风格,能让用户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品牌。

所以,他们没有选择走那条最稳妥、最安全的“大众化”路线,而是决定要做点不一样的东西。

他们的设计团队花了七个多月的时间,提出了十几种完全不同的设计方案,每一种都想跳出现有的框框。

苏峻放话,iCAR要做奇瑞的小米,底气何在?-有驾

团队内部为此开了上百次会,反复讨论、推翻、再重建,最后才找到了一个他们认为最能打动年轻人,同时在市场上又足够特别的方向——造一台充满个性的新能源“方盒子”车。

为了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苏峻给自己定了一个新身份,叫“用户翻译官”。

他觉得,自己不能高高在上地做决策,而是要俯下身子,去听用户到底在说什么。

用户的抱怨、吐槽、建议,在他看来都是宝贵的财富。

他要把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翻译”成工程师和设计师能听懂的语言,最终变成汽车上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功能。

比如说,iCAR团队收集了两万多条用户的建议,其中呼声很高的“露营模式”,就是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最终在量产车上实现的。

这背后其实是一套很聪明的商业逻辑:用户参与创造出来的产品,大家自然会更有感情,也更愿意去购买和推荐。

车卖得好了,销量上去了,生产的成本就能被摊薄,供应链也能得到优化,整个生意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苏峻放话,iCAR要做奇瑞的小米,底气何在?-有驾

光有想法还不行,关键还得看做出来的东西怎么样。

现在汽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大家都在拼价格,恨不得把车卖成“白菜价”。

在这种环境下,你去做一个讲究“个性”的车,会不会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会不会没人买单?

苏峻不这么看。

他觉得,个性化的市场看起来好像不大,但实际上,喜欢与众不同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市场未来的潜力非常巨大。

当所有人都挤在一条赛道上拼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换条路走,做点有特色的东西,反而更容易脱颖而出。

你看看现在市场上卖得火的车,就能明白这个道理。

苏峻放话,iCAR要做奇瑞的小米,底气何在?-有驾

二三十万的小米汽车为什么能一炮而红?

四五十万的问界M9、理想L9,为什么能从传统豪华品牌那里抢走那么多客户?

就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不一样的东西。

不管是小米带来的科技感和生态体验,还是理想打造的“移动的家”的概念,消费者愿意为这种独特的价值买单,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一个最低的价格。

事实证明,iCAR的判断是正确的。

他们的第一款“方盒子”车V23,凭借着那种既有点复古硬派,又有点未来科技感的设计,一下子就抓住了很多人的眼球。

这款车上市后,销量一路走高,在同类型的车里一直排在前几名,累计卖出了好几万台。

更有意思的是,买这款车的车主里,女性的比例超过了百分之四十五。

苏峻放话,iCAR要做奇瑞的小米,底气何在?-有驾

这说明,它成功打破了传统越野车那种“硬汉专属”的印象,让更多人喜欢上了这种又酷又有点可爱的风格。

当然,一个好的想法和漂亮的设计,要变成一辆真正能在路上跑,而且安全可靠的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汽车是个非常复杂的大工业产品,背后需要强大的技术和制造能力来支撑。

这恰恰就是苏峻最大的底气所在,也是iCAR能和小米相提并论的关键——它背后站着的是奇瑞集团。

这就好比一个厨师,他有绝妙的菜谱创意,但还需要一个设备齐全、原料顶级的厨房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iCAR就是那个有创意的厨师,而奇瑞就是那个实力雄厚的“五星级厨房”。

比如,为了实现车身一个独特的比例设计,iCAR团队不惜花费上百万,就为了几个零件重新开模具,还进行了好几次碰撞试验来确保安全。

这种近乎“偏执”的投入,如果没有奇瑞在背后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是很难想象的。

苏峻放话,iCAR要做奇瑞的小米,底气何在?-有驾

奇瑞几十年来在发动机、底盘技术、全球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制造方面积累的深厚功力,为iCAR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后盾。

正是这种“互联网思维”的灵活加上“传统工业”的扎实,让iCAR既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又能保证产品的高品质,这在目前的新造车企业中,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优势。

最后,iCAR的眼光也不仅仅局限在国内。

苏峻的目标是,要把iCAR打造成一个全球性的品牌。

他认为,国内市场虽然大,但竞争已经白热化。

而在海外很多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才刚刚起步,还有大片的空白地带。

像iCAR V23这样,颜值高、可玩性强、价格又相对亲民的个性化电动车,在那些市场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很有可能成为爆款。

因此,iCAR已经开始布局全球,推出了海外品牌“iCAUR”,计划依托奇瑞在全球已经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和用户基础,快速进入全球五十多个国家。

他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全球卖出一百万辆车。

所以说,“要做奇瑞的小米”这句口号,不仅仅是想复制小米的销量奇迹,更是要学习小米那种深度理解用户、并把这种理解和自身强大的工程能力结合起来的成功模式,走出一条属于中国汽车品牌的特色发展之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