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特斯拉已经打不过比亚迪了,品牌信任危机加速下滑,产品创新乏力或将导致市场份额被蚕食,未来是否还能逆转成谜
我跟你说,欧洲市场上的特斯拉,现在算是岌岌可危。我这两天翻了下ACE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最新销量数据,7月份特斯拉在欧盟的销量才6600台,跟去年同期比掉了42.4%。你欧盟有人口4.5亿,这个销量连比亚迪都追不上——比亚迪当月卖了9698辆,直接反超。你说这逻辑是不是挺奇怪的?明明是以电动车起家的品牌,结果在欧洲被后来者甩在后面。
(我自己还琢磨,欧洲这边其实有点讲究——喜欢大车,喜欢豪华,从外观到品牌认知都不一样。特斯拉可以说一直沿用那种未来感极强的设计,但到了欧洲,很多人更在意德味儿,更喜欢ID.7这种大块头。反正潮流在变,特斯拉的优势越来越模糊。说白了,就是创新的节奏慢了,换句话说,这也是我以前讲的技术更新不赶问题。
别跑题了,回到销量。这趋势还没到崩盘,单月2000多台的跌幅已经挺吓人。2023年11月的数据显示,特斯拉在欧洲的月销量掉到不到3万多点,大概31810辆,一年时间就掉了80%。比起去年这个时候,基本是缩水六成,挺恐怖的。这几乎代表了欧洲市场的一次洗牌。
一家西班牙经销商跟我聊过:特斯拉的质量稳定性越来越差,售后也不如以前。这也是我这儿的观察。你看,前几年欧洲人神话的特斯拉品质逐渐变成了神话破碎。
欧洲的竞争对手也是虎视眈眈。你见过的,有德系车,比如大众ID.7,这车尺寸大,长宽高都比Model3要大不少,造型上也更合欧洲用户的口味。卖了36565辆,整整比Model3多了一万多,确实说明点问题。
我还记得我上次翻了下笔记,ID.7的长宽高折腾得很大,展开具体参数:4961×1862×1537,轴距都快3000了,跟Model3那瘦小的设计一个天一个地。都说欧洲用户爱入大空间,这就解释了ID.7为什么能反超。
(其实这个市场竞争很激烈,卡车那边也在推进小车需求。比如起亚EV3、雷诺5、梅甘娜E-Tech之类的,这些都是紧凑型或微型车,刚好填补特斯拉Model2或者Q迟迟没有新品的空白。你想,便宜、紧凑、易操控,这些是欧洲很多人的首选。未曾想,特斯拉这些年对小车的关心明显不够——不像中国人那么重视性价比。)
我还碰巧在路上跟个开特斯拉的朋友聊:你觉得呢?欧洲人真的想换个牌子的车吗?他耸耸肩,说:可能吧。其实我也不确定,主要是感觉最近大家对特斯拉的态度变了。
不过我个人猜测,特斯拉在欧洲的问题除了竞争激烈,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品牌信任。你知道,去年还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抗议:不要埃隆的特斯拉!反马阵营在欧洲越来越多,英国的别有用心的人人都恨埃隆组织,号召注销X,抵制疫情下的马斯克产品。德国更有意思,10万人调查中,94%的德国人都说:不考虑买特斯拉。剩下一点点考虑的,可能 是价格便宜。
这让我想到,品牌声誉一旦被打破,即使技术再牛,还能撑多久?你看,之前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狂揽80%的新能源市场份额,现在掉到38%,这也不光是政策变动的问题。
我经常跟朋友说,特斯拉让人最反感的,除了风格单一——那还行,但关键是品牌上的故事。现在左倾,偏激,嘴炮不断,反正我身边的朋友,已经对这种政治标签反感到极点。
就我观察,那些变政治化路线的公司,短期内可能还吸引一部分标签党,但长期不可能真得到稳定的忠诚度。这就像你买衣服,穿个品牌标志,骑个有故事的车,真正心里会稳定吗?我还记得刚才翻了下手机里的相册,看过一张那天出去试驾ID.7时拍的照片,背景是一片绿色森林,你会觉得,欧洲用户是不是更喜欢贴近自然,喜欢环保高大上的东西?
讲到这里,我不免想问:特斯拉的未来在哪?这问题其实挺难答的。也许短期内还能靠中国市场撑着,但归根结底,欧洲人对品牌的偏好在变,市场在迁移。而且,产品创新的脚步是不是太慢?Cybertruck都出来几年的事了,还是离普通人挺远。
(这段先按下不表)一直到特斯拉的创新力其实在卡壳。你说,Model Y和Model 3还能撑多久?再怎么说,作为技术领袖的名头,也得不断推新。否则,像我之前说的:只靠AI和机器人,就真能养得起一辆车吗?
嗯,我猜测没那么简单。或许,品牌危机、创新乏力、市场逐渐洗牌才是里面真正的难题。你觉得,未来几年的欧洲,特斯拉还能翻盘吗?这事儿,谁也说不准,也许它自己都在迷茫。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