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把 2025 年的世界地图摊开,你会看到一条由比亚迪车标串联起来的“绿色走廊”:从挪威北角到南非好望角,从里斯本的碎石路到印尼雅加达的椰林大道,214.6 万辆的全球销量(含商用车)像一把刻度尺,把“中国速度”精确地标注成“全球高度”。
其中海外贡献的 47 万辆不仅同比跃升 132%,更提前实现了去年全年的出口总和。数字只是水面上的浪花,水下涌动的则是技术硬实力与本土化战术的暗流,最终殊途同归——印证产品国际认可度的全面爆发。
欧洲:突破传统壁垒,多国销量登顶
欧洲的故事最像一场漫长的“破冰马拉松”。四年前,比亚迪在欧洲的年销量还只能用“千辆”做单位,如今西班牙单国上半年就甩出 10196 辆的好成绩,增速 756.1%,市占率 9.7%,直接把新能源榜首的位置焊死在自家名下;
意大利同期 9517 辆的成绩,让宋 PLUS DM-i 在细分榜单上长期霸榜。而 5 月英法德“三国杀”更富戏剧性:比亚迪合计 10199 辆,以领先特斯拉 6619 辆的优势实现“碾压”,德国市场 824% 的同比增幅让它连续两月登顶销量王座。
从当年背着移动充电桩“扫街试驾”到如今月销 6000 辆成为新常态,欧洲消费者骨子里的本土品牌滤镜,被刀片电池和 DM-i 混动技术一点点磨花。
美洲:以巴西为标杆,打造出海新名片
跨越大西洋,巴西成了比亚迪在美洲的“风暴眼”。2025 上半年 4.7万 辆的成绩,不仅蝉联巴西新能源销冠,还把第二到第十名捆在一起也不够打;92.16% 的纯电市占率,几乎让竞争对手在牌桌上失去姓名。
卡马萨里工厂把 90% 以上的产能留在本地,再用太阳能和水电把整座工厂送进“零碳”赛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干脆把它写进“南南合作”全球教材——销量之外,比亚迪把可持续话语权也留在了拉美,已经跳出纯商业维度,开始为行业定规矩。
亚洲:多市场强势领跑,打破日系垄断
亚太战场更像一场“多点爆破”的闪电战。泰国街头,24072 辆的半年注册量让元 PLUS 和海豚包揽新能源与纯电双冠,35% 的纯电市占率把日系几十年的护城河撕开一个缺口。
新加坡寸土寸金的乌节路上,4667 辆的注册量让比亚迪把 2025 上半年乘用车总冠军收入囊中,丰田、宝马只能位居二三。
香港人把海狮 07 买成了“街车”,4909 辆的半年销量换来 22.5% 的市占率。
印尼则把 14092 辆的新能源注册量第一当成欢迎礼,直接给比亚迪盖了座里程碑,接近第 2-4 名之和。
如果我们回溯时间线,才更能体会比亚迪“逆袭”二字的分量:2021 年比亚迪在欧洲 20 余国全年销量仅千余辆,2022-2023 年月度数据甚至跌到过个位数;巴西市场 2022 年销量只有 260 辆,但在两年后却飙到 7.6 万辆,增幅 292 倍。那些曾被视作铜墙铁壁的本土品牌忠诚度和“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如今被技术、价格和绿色制造的“三叉戟”逐一敲碎。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欧盟 38.1%的反补贴关税、英国设置价格门槛的新规、美国 104% 的关税壁垒……挑战仍然存在,但比亚迪把匈牙利塞格德的 30 万辆产能工厂、巴西零碳工厂、泰国右舵基地排成一条链,用“把研发中心建在对手家门口”的姿态告诉世界:中国品牌不仅要卖车,更要写规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