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9月的中国车市成绩单已新鲜出炉,常年被并称为“日系三强”的丰田、本田、日产,销量曲线的分化态势较去年进一步加剧。
这并非短期市场波动所致,而是新能源转型进入深化阶段后,企业战略落地能力与资源整合效率的集中体现。咱们先拿权威数据说话,看清这场“转型竞速赛”的最新位次。
据乘联会2025年10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南北丰田在华合计销量达118.3万辆,同比增长4.2%;东风日产与郑州日产合计销量49.6万辆,同比微增1.1%;南北本田合计销量45.2万辆,同比下滑3.7%。从数据可见,丰田以超两倍的销量优势持续领跑,日产凭借主力车型勉强实现微增,本田则仍未摆脱下滑态势。
热点概况需聚焦2025年的转型新动态。2025年作为合资车企新能源转型的“深化年”,政策端聚焦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绿色升级,市场端自主品牌在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等领域持续加码。面对这一格局,日系三强的转型路径进一步分化:丰田加速全球电动化车型布局并优化定价策略,日产深耕本土化纯电市场并迭代主力车型,本田则仍处于电动化产品调整期。
从官方回应来看,丰田中国在2025年3月的战略发布会上明确“电动化车型全球协同+本土化适配”路径;日产通过东风日产官网发布2025款N7上市信息,强化“续航与智能双升级”卖点;本田中国在2025年半年报中仅提及“电动化车型配置优化”,未公布全新产品规划。
初步分析来看,销量分化的根源,在于转型策略的有效性与市场适配性存在差异。这也引出咱们的核心观点:合资车企的新能源转型,既要踩准技术路线的“有效性”,更要贴合中国市场的“适配性”,二者缺一不可。
从有效性标准来看,转型策略的市场转化效果,核心在于技术落地效率与全球资源协同能力。丰田的案例极具代表性,2025年9月,丰田在泰国重启纯电车型bZ4X的销售,新款车型起售价较2022年首次推出时降低约30万泰铢,同时将与华为合作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同步搭载至该车型。
2025年1-9月丰田电动化车型(含HEV、PHEV、BEV与FCEV)累计销量达329.7万辆,占总销量的40%,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28%的电动化车型销量,bZ4X在华1-9月销量达8.6万辆,成为其纯电阵营核心增长点。这种“全球车型本土化适配+技术资源协同”的模式,既发挥了自身在混动领域的技术积累,又快速补足了纯电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笔者认为,丰田的有效性在于没有“闭门造车”,新能源转型不是简单的“燃油车换电池”,而是全产业链的重构。当不少合资车企还在纠结“技术自主性”时,丰田已经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效率最大化,这正是其策略有效性的核心。
再看场景适配性,中国市场的竞争焦点已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本土化需求响应速度直接影响市场表现。日产的2025款N7便是典型案例,这款基于纯电平台迭代的车型,推出510km和625km两种续航版本,定价11.98万-14.98万元,精准覆盖10-15万元主流纯电市场,同时新增车载微信、AR导航等本土化智能功能。
东风日产官方数据显示,2025款N7自9月上市至10月,单月销量达1.5万辆,截至2025年10月,N7系列累计销量已突破12万辆,其中92%的消费者为35岁以下年轻群体。
笔者认为,日产的适配性核心在于“精准锚定主流市场+快速迭代需求”。相较于部分合资品牌固守中高端市场,日产通过N7系列站稳主流价位后,持续根据中国消费者习惯优化配置。
反观本田,2025年仍未推出全新纯电车型,仅对现有S7车型进行小幅配置调整,未搭载主流的高通8155芯片,智能驾驶功能仍停留在L2级基础水平,1-9月S7在华销量仅2.1万辆,与同价位自主品牌车型差距显著。这种“渐进式调整”难以应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快速迭代节奏,成为其销量下滑的关键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市场表现与中国市场高度联动。据丰田2025年1-9月全球销量公告显示,其全球累计销量达778.3万辆,电动化车型占比40%,中国市场贡献了31%的全球销量;日产1-9月全球销量达256.3万辆,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14%,其中N7系列贡献了中国市场新能源销量的90%;本田1-9月全球销量达289.7万辆,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10%,中国市场新能源销量同比下滑5.2%。显然,中国市场的转型成效已成为日系三强全球业绩的“核心变量”。
总结来看,日系三强的销量分化,本质是转型策略“有效性”与“适配性”的双重考验。丰田靠资源整合与双线布局领跑,日产凭精准的本土化定价站稳脚跟,本田则因策略滞后暂时掉队。这不仅是三家企业的竞争,更给所有合资车企提了醒:在新能源赛道上,没有“躺赢”的资格,只有紧跟市场、快速迭代,才能守住阵地。
从行业价值来看,这种分化也是市场优化的必然结果,它倒逼合资车企加速本土化研发,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毕竟,充分的竞争才能带来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你觉得丰田的“全球协同+本土化”策略和日产的“聚焦主流市场”路径,哪种更适合合资车企的新能源转型?本田在2025年仍未推出全新纯电车型,你认为它还有翻盘的机会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