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看到丰田bZ5那个“大厂担当”的宣传,我差点以为自己穿越回了2014年。那会儿大家还在讨论大众的烧机油和丰田的省油哪个更玄学。现在都什么版本了?800V满地走,激光雷达不如狗,你丰田浓眉大眼的,突然开始聊“担当”了?这是不装了,摊牌了,承认自己在新地图里跑得慢,只能开始讲老地图的故事了。
这个“担当”,翻译过来就是,我的车可能不够酷,没什么花里胡哨的功能,甚至有点像我爸的诺基亚,但它主打一个结实耐用,轻易不会把你扔在半路上。这套逻辑,在燃油车时代,是丰田的“雷电法王”心法,是横扫千军的独门绝技。但现在,时代变了,大人。整个电车市场已经不是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是一个巨大的蛊场。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信奉的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个巨大的修仙斗法现场。这边蔚来在玩命换电,那边理想把冰箱彩电沙发“三件套”塞进车里,直接把车变成了移动的精装房。小米更是重量级,直接入场把价格打穿,高喊着“我来,我见,我征服”,蛋糕都不吃了,直接把桌子给掀了。就在这片神仙打架、妖魔乱舞的混乱中,丰田老前辈背着手,慢悠悠地走上台,清了清嗓子,对着下面一群已经打出狗脑子的同行和用户说:“咳,我们大厂,讲究一个担当。”
三体人看了都得当场气活过来。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行为艺术。这是一种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中央,坚持打太极的从容。我愿称之为“担当的玄学”。因为会买丰田电车的人,他的决策逻辑跟我们这些凡人是不一样的。他要的不是参数,不是算力,甚至不是性价比。他要的是一种信仰的延续,一种“丰田就是可靠”的自我心理确认。这个“担当”就是说给他们听的,是信徒之间才能感应到的神谕。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我作为一个开过好几年丰田的中年人,我得说,丰田的可靠性确实不是吹的。我那台老凯美瑞,除了正常保养,是真没把我撂在路上过。说真的,我以前那台凯美瑞,啥都一般,但那个杯架设计的是真好,放什么瓶子都稳。扯远了。但问题是,电车的游戏规则,被一群互联网的野蛮人彻底改写了。电车的核心,慢慢从一个交通工具,变成了一个“电子产品”。而对于电子产品,我们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是“新”,是“快”,是“好玩”。
丰田的“担当”就像是给这个电子产品上了一套“金钟罩铁布衫”。听起来很牛,但问题是,大家现在都在玩“任意门”和“闪电战”,你防御力再高,打不着人有什么用?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于你实验室里跑多少万公里零事故,而在于它能不能应付一个从路边鬼探头出来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担当”直接就定给了对方。这就是反技术崇拜的民粹解构,再牛逼的技术,也要被现实的混乱反复摩擦。
所以丰田的处境就很尴尬。它就像一个武林盟主,内力深厚,名满天下,结果江湖突然不比武了,改打英雄联盟了。它一身的武功用不上,只能反复强调自己的“武德”。这个“大厂担当”就是它的“武德宣言”。你看,我技术资金雄厚,我在中国有五大厂,我承诺,我负责。这话说得没毛病,甚至有点感人。同行听了也得傻,然后默默地把自家新车的价格又调低了五千。
写到这里,我感觉我把丰田比作一个拿着算盘的老账房先生,这个比喻可能有点损,但你别说,还真挺形象的。它不是不努力,而是它的努力,仿佛用错了地方。当所有人都已经“悟了”,开始疯狂堆料、打价格战、整活儿营销的时候,丰田还在坚持自己的节奏。这是一种定力,也是一种傲慢。它坚信,总有一部分消费者,会厌倦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最终回归到对“安全”和“可靠”这种朴素的需求上来。
这套玩法真的过时了!醒醒啊!
但这种自信,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对的。因为品牌玄学是真实存在的。就像奔驰,最值钱的就是那个三叉星徽。就像特斯拉,你跟一个特斯拉粉丝聊什么内饰做工,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信仰。丰田也一样,它的“牛头标”本身,对于很多人来说,就约等于“安心”。bZ5这台车,就是这块“安心牌”的最新载体。它所有的宣传,最终都指向一个结论:这,是一台丰田。
但能赢吗?当然不能。在现在这个“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疯狂市场里,光靠“担当”是赢不了的。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丰田现在的做法,最多是保证自己不输得太难看,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bZ5最后的结局,大概率不是大杀四方,而是在自己的信徒圈层里,成为一个“典中典”的选择。那些被新势力各种发布会搞得眼花缭乱,最后只想买个省心代步工具的人,会走向它。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买的本来就不是输赢,而是一种“爹味十足”的心安理得。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