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印度噩梦 十年亏损十亿美金 四年难逃撤资泥潭
开场:一场价值10亿的“取经”
2023年,通用汽车高管签完印度工厂最后一纸文件时,手心全是汗。
像唐僧攥紧真经。
庆幸终于脱身。又后怕再来一次。
二十年前,他们带着雪佛兰车队开进孟买港口——印度市场人口14亿,劳动力廉价,政策“热情似火”。
谁曾想,十年亏损超10亿美元,关厂竟耗时四年。比建厂还难。
“进来是请君入瓮,出去是剥皮抽筋。”一位印度中企高管苦笑。
第一幕:错位的野心,残酷的账单
1995年。印度第二次改革开放。
通用汽车带着美式自信闯入。
建厂。推新车。布局供应链。
但印度人要什么?低价小车占80%市场。铃木、塔塔垄断街道。
通用却执着推销大尺寸雪佛兰。
油耗高。价格贵。仓库堆满库存。
二十年过去。
累计亏损超10亿美元。市场份额不足1%。
2017年,通用宣布:退出销售!
2020年,再补一刀:关停浦那工厂!
高管们以为半年能收尾。
却不知噩梦才刚开始。
第二幕:关厂三座山,刀刀见血
第一刀:劳动法“吸血条款”
通用提出遣散方案:工龄每满一年,补偿110天工资。
远超行业标准。
工人却集体诉讼。
印度《产业争议法》第25条:裁员必须赔偿一年薪资。无论工龄。
更狠的是——诉讼期间,公司需支付50%工资。
官司一打两年。钱流水般蒸发。
第二刀:地方政府的“政治绑架”
通用向马哈拉施特拉邦提交关厂申请。
劳工部长直接驳回:“你们有能力继续经营!”
理由荒唐到窒息——
“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亏损也得坚持。”
政治凌驾商业。
对比福特在古吉拉特邦关厂?当地政府火速放行。
在印度,成败不看法律,看“邦情”。
第三刀:工会的“无限续命”
工人绝食。反对党政客站台。
工会提出“三选一”:
•重启工厂
•新买家全员留用
•发工资到退休
潜在收购方闻风而逃。
僵局持续1400天。
第三幕:地缘政治,压垮骆驼的刀
2020年,曙光乍现。
长城汽车愿出2.7亿美元接盘浦那工厂。
通用连夜签协议。
不料中印边境摩擦升级。
印度联邦政府:严审中国投资!
邦政府:交易无限期暂停!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断了。
通用彻底坠入深渊。
终局:僵尸工厂与信任废墟
通用不是孤例。
•小米48亿资金遭冻结
•三星被追缴44亿美元“欠税”
•福特关厂赔偿支出翻三倍
印度正沦为“僵尸工厂坟场”——
•20%制造企业停产却无法关闭
•工厂年关闭率仅3%(越南17%,美国9%)
•土地、资金、设备全成“死资产”
资本用脚投票。
2025年5月,印度净FDI仅3500万美元,环比暴跌99%。
“外资敢来,是因相信能走。”一位撤离的欧洲CEO说,“印度亲手砸了信任。”
反思:健康的商业是双向门
通用汽车的遭遇是一面照妖镜——
•劳动力便宜≠营商环境友好
•人口红利≠市场红利
•入场热情≠退场体面
若退出成本高过沉没成本。
理性投资者只会做一件事:永不入场。
印度制造业的困局。
恰在“只许进不许出”的杀猪盘逻辑里。
资本永不眠。但资本会长记性。
当信任崩塌时——
再大的饼,也只是画在沙上的迷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