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蔚小理”的排序是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固有标签,而如今,这一格局已被小鹏汽车彻底改写。2025年11月11日,小鹏汽车港股股价暴涨约18%,总市值攀升至2071亿港元,首次超越理想(1608亿港元)与蔚来(1353亿港元),甚至超过传统车企巨头吉利,这场“逆袭”绝非偶然,而是技术深耕与战略灵活共振的必然结果。
回顾新势力竞争历程,格局迭代始终与技术路线选择紧密相连。2020年蔚来凭换电模式领跑,2022-2024年理想借增程式路线崛起,而2025年小鹏的突围,关键在于打破“单一路线依赖”。此前坚定走纯电的小鹏,敏锐捕捉到市场分化需求,推出鲲鹏超级增程技术及首款增程车型X9,以“纯电+增程”双线策略,既巩固高端智能纯电基本盘,又切入三线以下城市及北方寒冷地区市场,解决用户冬季续航与补能焦虑。这种灵活调整迅速转化为销量动能,2025年前三季度小鹏累计交付31.3万辆,同比激增218%,远超理想的-13.1%与蔚来的34.8%。
更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小鹏对“智能”的坚守。2025科技日发布的全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全球首款AI汽车”P7+,以及XPilot 4.0智能驾驶系统的全场景落地,构建起差异化壁垒。P7+上市12分钟大定破万、3小时破3万的成绩,印证了市场对其“不选装、不订阅”智驾方案的认可;XPilot 4.0 85%的用户使用率、10亿公里真实道路数据积累,让“智能”从概念变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这种技术实力不仅推动单车均价提升12%至32.5万元,更打开了资本市场想象空间,马斯克的点赞便是对其技术路线的高度肯定。
财务数据则为市值飙升提供坚实支撑。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毛利率“五连跳”至15.3%,创历史新高;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25.3%,净亏损收窄62.6%。从40多元到100多元的股价飞跃、年内超80%的市值涨幅,背后是“销量-营收-毛利”正向循环的逐步形成。
当然,新势力竞争从未停歇,理想加码纯电、蔚来借乐道品牌回暖,未来格局仍有变数。但小鹏此次登顶,不仅是“蔚小理”变为“小理蔚”的符号意义,更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已从“路线之争”升级为“技术+战略”的综合实力比拼。对于小鹏而言,如何维持技术迭代速度、将增程市场优势转化为长期护城河,将是其守住“新维度”的关键;而对于行业而言,这种良性竞争将加速智能电动化进程,最终惠及消费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