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说:中国新能源汽车70%左右,会在2025到2026年间倒闭。这话听着挺吓人,但我觉得不能太当真。毕竟,数据真是不那么靠谱,估算也不严谨。关键点在于——中国的新能源车利润太低了。这点我倒是有点体会,去年跟一些修理工聊过,他们就调侃:这帮车主还以为自己买到便宜车,实际上修起来,成本都赶不上燃油车了。
说到补贴,从2019年开始,国家补贴力度逐渐收紧。这事让我想到,之前我在展厅里看到一辆纯电,标价20万,实际带补贴后只要15万出头。但维修和更换电池的费用,才是真门槛。有个朋友买了台续航低的国产车,刚买不到一年,电池就出问题,修一次差不多花了3万。你说这利润还能撑得住吗?我估摸着,好车的毛利润可能在10%左右,国产新能源,这比例大概是3-5%。这和特斯拉比,真是天差地别。
顺带一句,特斯拉单车的利润能达到7到10万,比起国产车那点微薄的毛利,差距很大。想想也正常。这就像是打游戏,一把打出来,龙头厂商能卖出比区域代理赚得多很多的利润。这背后,是研发投入、品牌溢价、供应链控制的结果。
那不搞笑吗?国内新能源要倒闭,没搞清楚情况就这么说。像红旗天工05那种,价格不高,但空间和品质实在到位。轴距2950mm,这比大部分B级车还宽,空间体验立刻不同。你把后排座椅一放倒,变身1.9米硬床——免搭帐篷、看星星都不用出门。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天工05的储物格多到可以藏宝藏。中控扶手隔层、门板雨伞槽、手套箱,都细心设计。尤其后备箱,常规580L,放两箱28寸行李箱轻轻松松,放倒后座,又能扩到1650L,简直比搬家车还实用。有次用它拉了一车杂货,又塞了两辆自行车,车还能剩点空间。宝妈们说:孩子的水壶、玩具、推车都能有地方,出门再也不用东拼西凑。
但问题也是存在的。大部分国产新能源车的成本控制还不够成熟。零件寿命、装配工艺,或者电池耐久性。有个修理工告诉我:早期的一些国产车,半年就出问题,修起来比买车还贵。我还在想,能不能有一天,用一个修理价格指数来衡量国产新能源的维护成本?哎,也许太细节了。
说到供应链,咱们都懂的,晴天阴天,供应商就是要靠博弈生存。最近看到个新闻,某国产厂商在关键芯片断供时期,研发团队不得不下场自研替代方案。琢磨一下,反馈给我一个感觉:国产车,越来越像家族企业,谁能掌控全链条,谁就有生存空间。而且,我猜测,未来一段时间,国产新能源的披露会变得更透明。那个可靠电池的续航实测水平,不会再像之前踩点,几个月前,我看到一个车主晒跑了300公里,剩余电量显示还是70%——这得算体感续航,不一定准,但至少靠谱。
市场会怎么走?还真不好说。一个问题,我陪朋友喝咖啡时,他提出,买车就像投资股市,不能只看眼前价格,要看后续价值。我心想,平时买车还没考虑那么多,只想着快点搞定,反正看看就得了。但仔细一想,未来新能源行业的洗牌,大概像是股市里的薄弱环节。有些车牌面光鲜,但实际成本不乐观,有的车主可能八九年后要裸奔。
其实我还挺好奇,天工05的空间布局,真的让你觉得未来出行会不会变得更贴近生活?我记得有个销售说:年轻人买big suv,家里还要考虑孩子、宠物、露营装备。我就想,也许,未来的车不光是交通工具,还是家庭伙伴或移动的仓库。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最后留个疑问:你们觉得,到底是新能源能活久一点,还是倒闭潮只是个迷雾?或者,某个新技术突然出现,会不会让这个行业重新洗牌?像我猜,或许无人驾驶技术的进展,才会是下一场变革的关键。我还没细想过,但这个谁也说不准。
行业不止是利润这回事,更像一场马拉松。而且,许多车或许还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加入到存活的队伍里。你看,那些看似没利润的国产新能源,会不会也有突然转机的可能?"},{"title":"","subtitle":"","content":""}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