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车在国内为何卖不动?到底有哪些原因?

在中国,如果你站在街头数一数路过的车辆,可能每十辆里就有七八辆是SUV或轿车。但有一种车型,明明在欧美国家是“家庭标配”,到了国内却成了“稀有物种”——它就是旅行车。有人说旅行车是“全能选手”,既有轿车的操控感,又能装下全家人的行李,甚至能塞进一台立式冰柜。可为什么这样一款看似完美的车型,在国内却始终卖不动呢?

一、“贵”字当头,进口身份成门槛

旅行车在国内卖得贵,几乎是所有消费者吐槽的第一大痛点。举个例子,国产奥迪A6L和进口的A6 Avant价格相差近4万,这还不算进口车后期的保养和维修费用。一位奔驰E级旅行车车主分享,自己买车时跑遍了4S店都找不到现车,最后只能托进口车商从海外订货,光是等车就花了三个月。

不过,价格壁垒正在被打破。蔚来ET5T的出现让市场眼前一亮——它和普通轿车版价格完全一致,结果一年卖出3.7万辆,比轿车版每月多卖1000台。这证明只要价格合理,消费者愿意为旅行车买单。比亚迪更是放出“大招”,即将推出的海豹06DM-i旅行版直接瞄准10万元级市场,用新能源技术把性价比拉满。

二、SUV太强势,旅行车“夹缝求生”

旅行车在国内为何卖不动?到底有哪些原因?-有驾

中国人对“大车”的偏爱,让SUV成了旅行车的头号对手。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MPV销量冠军腾势D9三个月卖出2.6万台,理想L6这类“奶爸车”也稳居前列。相比之下,旅行车全年销量总和可能还不及某些SUV单月成绩。

这种偏好背后有深刻的文化因素。老一辈人觉得“没屁股”的两厢车不够气派,年轻人则认为SUV底盘高、能应对烂路,更适合自驾游。台湾地区一项调查显示,62%的消费者认为SUV最大的缺点是“重心高导致操控差”,但真到了掏钱的时候,大家还是被SUV的大空间和霸气外观吸引。

旅行车在国内为何卖不动?到底有哪些原因?-有驾

三、“四不像”定位让人犯迷糊

旅行车在国内还面临一个尴尬问题:很多人根本分不清它和SUV、轿车的区别。有网友开玩笑说:“想买轿车的人嫌它尾巴太长,想买SUV的人嫌它底盘不够高。”

旅行车在国内为何卖不动?到底有哪些原因?-有驾

事实上,旅行车的优势恰恰在于“全能”。一位蔚来ET5T车主分享,周末带孩子露营时,后备箱能塞下帐篷、折叠椅、烧烤架,甚至还能挂上自行车架;平时上班代步时,低重心的驾驶感又比SUV灵活得多。这种“一车多用”的特性,在欧洲被称为“移动的家”,但在国内却被贴上了“不实用”的标签。

四、维修保养让人“肉疼”

旅行车在国内为何卖不动?到底有哪些原因?-有驾

进口旅行车的养护成本也是劝退因素。小众车型意味着配件少、维修周期长,换个保险杠可能得等两个月海外发货。一位沃尔沃V90车主吐槽:“去4S店保养,师傅都得先翻半天维修手册。”

不过,随着国产化进程加速,这种情况正在改善。极氪001猎装车95%的零部件实现国产,维修成本直降30%;比亚迪更是把DM-i混动系统装进旅行车,既省油又降低了机械故障率。

旅行车在国内为何卖不动?到底有哪些原因?-有驾

五、观念转变需要时间

旅行车在国内的“冷遇”,某种程度上是消费观念差异的缩影。欧洲人喜欢开着旅行车拖游艇、载冲浪板,享受“在路上”的生活;而中国家庭更看重车辆的“面子属性”和全能性。

旅行车在国内为何卖不动?到底有哪些原因?-有驾

但年轻一代正在改变游戏规则。极氪001的车主群里,90后占比超过70%,他们不介意别人说这是“小众车”,反而觉得独特的猎装造型彰显个性。一位95后车主说:“开这车去接客户,对方第一句话就问‘这是什么车?好酷!’”

结语:旅行车的春天还有多远?

旅行车在国内为何卖不动?到底有哪些原因?-有驾

从蔚来ET5T的热销,到比亚迪海豹旅行版的蓄势待发,旅行车市场正在悄然变化。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旅行车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亿元,新能源车型贡献了60%的增量。

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父母开着旅行车送孩子上学,后备箱里装着滑板车和书包;周末全家出游时,车顶架上绑着冲浪板,后排放倒变成移动婴儿床。当“实用主义”遇上“生活美学”,旅行车的价值终将被更多人看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