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车展总觉得越来越像一场春晚。大家都在比谁更狠、谁更炫、谁的噱头更多。可今年成都车展上,全新问界M7这一亮相,倒还真有点“实打实”的意思。也难怪,毕竟现在买一台二三十万的SUV,要求确实高得离谱——既要够大,还得有科技感,舒适性不能掉链子,更得配置齐全、性能给力。可真有这么全能的车?全新问界M7说自己,“我真没短板”。
你说,车的短板到底是啥?是谁给“短板”下的定义?过去人们一提汽车,最先关注的是动力,马力得雄厚,百公里加速得快。后来大家开始卷空间,谁的车大、轴距长,谁的后排舒服谁就能火。再后来,智能化的旗号打起来了,谁的屏多,谁的芯片快,谁就能在舆论上占一席之地。可是,总得有那么一两个地方掉链子,不是空间有遗憾,就是配置缩水。
这次问界M7的改款,是不是照着配置表一条一条补短板来的?你没发现,这次不光改了尺寸(长宽高5080/1999/1780mm,轴距3030mm),连外观设计都老老实实照着主流审美走。那种以前说“造型怪异”、“样子油腻”的槽点,别人见缝插针地骂,现在统统没了。该方正的绝不拖泥带水,该粗壮的绝不小家子气;“C”字灯带插银条,哪怕你是路盲,一眼也能认得出来。你说家族化设计千篇一律吧,但这东西真有用,至少让大家记住了问界这个名字。
可设计这种东西,归根到底不过是皮。这年头,车厢才叫人处得舒服。花二三十万,谁还甘心默默坐在一辆十年前的破壳里?我比较惊讶的是问界M7竟然把内饰、尤其是屏幕这块“短板”挖空补齐:16.1英寸中控大屏,外加主副驾驶双屏,后排还有吸顶娱乐屏,你说“冰箱彩电沙发娱乐室”这老梗本来有点烂,可这次是真做得像模像样的。说实话,我是不爱坐副驾的人,可现在副驾有专属大屏,老板键一按,座椅一躺,一个零重力座椅标配上,这不是明摆着在诱惑我当副驾驶嘛?
再看那些配件,冷暖冰箱,真是买冰激凌不怕化,放红牛能冰镇,随手就能拿来个小桌板。后排座椅最大角度调节、扶手杯托,舒服到你都不想下车,带着孩子或长途出行的家庭,这回真能当个移动客厅用了。到底谁说“电车后排都不舒服”?现在这种说法怕是得换换了。
讲究的人不仅要坐得好,更要开得“省心”。智能化时代,总要秀一波“无人驾驶”的肌肉。华为的ADS 4驾驶辅助系统加持,车顶装着192线激光雷达,再配一堆毫米波雷达,你说这到底是上路,还是上天?讲真,现在各种宣传“自动驾驶”的,有几个敢把这些传感器规格往外摆?你以为买的是个“贴牌安卓系统”,其实这个属于技术豪横砸钱堆出来的底气。易用不好用,等路上实际跑一遭,才能见真章,不过工程师整这些花活,就是试图打消“开电车得提心吊胆”的顾虑。
动力这个事有意思,以前大家觉得纯电是未来,现在节奏变了,纯电+增程双战略是王道。纯电四驱387kW,加上100kWh大电池,700公里续航,下狠手了吧?增程版稳扎稳打,1.5T发动机+串联电机,电池也分高低配,纯电续航能有200多公里。你想想,对于通勤、接娃、出差的人,完全够用;偶尔跑长途,高速上加油直接补能,续航焦虑这词都快成历史名词了。
有人说,配置再好、参数再炫,最后还是要看价格。其实商业社会最考验人的永远是“性价比”。大家都清楚,今天的新能源车市场和手机行业越来越像,卷价格、卷配置、卷智能化,终极拼的是谁更厚道。问界M7宣布改款的时候,坊间都在猜会不会“坐地起价”,割一刀割出天际线。但看看这堆配置、这些升级,厂家如果不变着法儿涨价,反倒让人感觉靠谱。说白了,现在消费者不是不愿意多掏钱,是不愿意被当“冤大头”,只要诚心给料,市场自然会用订单给你正反馈。问界M5、M7都火过一把,要不是当年问界M7设计被吐槽,销量也不会被反超。如今补齐短板,这下再没理由不火了吧?
问题又回来了,每次新车上市都在讲“智能化”、“舒适性”、“高续航”,可开起来真能和参数一样好吗?有没有人思考,智能驾驶给普通人带来的到底是解放还是负担?这么多屏幕,这么多科技,真能让一家老小都买单、都用明白?我有时候觉得,这帮工程师是不是把生活里的理想主义全部投射到汽车上了。比如,你说配置了一堆娱乐、调节,其实通勤的人大多数都用不上那么花哨。反倒是需要“能坐能玩能歇”的家庭用户,他们倒是真的受益。怎么把一辆豪华SUV和移动办公、亲子出游这些“新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厂商倒是下了功夫,多少算是顺应了趋势。以前买车是“男人的浪漫”,现在你说说,要选车还得看全家人的脸色。
是不是现在买车越来越像买手机?花钱买进了最新款,咬牙用几年,等下一代产品刷新你的认知,你又嫌自己手里这台不够酷、不够先进?这就是智能科技带来的好处也是麻烦。用户获得了新体验,但割裂感也随之而来。智能驾驶需要不断OTA升级,硬件要支持未来的软件弹性;娱乐系统、语音助手时时要跟进流行。可几十万块的汽车,能让你像手机一样两三年就换?这其实考验的是平台的长期价值。
说到底,问界M7的进步是车企新一轮大升级的缩影。技术在狂奔,产业链大卷特卷,用户拿到了一台几乎“没短板”的新车,这诚然是好事。只是别忘了,在当下信仰“卷无止境”的时代,真正的短板不是技术、不是颜值、不是舒适性,而是体验之后,用户的口碑是否能沉淀下来——你能不能像那些数码品牌一样,让用户产生黏性、建立信任?说到底,车企卷到最后,还是要回归“以人为本”四个字——冗余的配置够不够贴心,科技到底简单不?
大家是不是觉得,买车买来的不只是钢铁和零件,而是生活的舒适圈,是一种被智能照顾的安全感、幸福感。问界M7这次确实下了血本,可好不好还得用时间和市场来投票。大风大浪里拼命补短板,固然重要,但最终拼的是谁能让用户觉得“这钱花得值”,而不是又一次被小屏幕和新花样套路。
最后,我倒想问一句,在“堆料狂魔”的今天,真正缺什么,大家心里真清楚吗?每家车厂都说做到了极致,“再也没短板”。可下次谁还能先一步,发明点儿大家都没想到的惊喜,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不然,“没短板”的下一站,岂不是只能继续比拼更大更炫更卷?这才是智能汽车时代,值得我们一起思考的事。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