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提前上车,新能源快充普及,燃油车优势被动减弱

说到固态电池,真是让人有点意外。本来觉得这玩意得再等好几年,结果各大企业动作这么快,计划表已经排得明明白白。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丰田……全都晒出自己的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最“慢”的也就是2027年就开始上车验证,甚至有的2025年就要开始搞,虽说离全民普及还有段路,但发展速度让人咋舌。这速度,确实会让燃油车有点慌了。

其实,固态电池能把大家折腾得人心惶惶,不光是市场行情和未来前景,更多的是电池技术迭代带来的冲击。一直以来,新能源怕什么?无非就三样:一是续航焦虑,二是充电慢,三是安全性问题。结果现在固态电池一来,有望把这仨痛点全给弄明白了。搞得好,就直接改写汽车行业格局。所以,不管你对电动车有多迟疑,对燃油车有多怀念,你都得看看固态电池这回到底能闹出多大行动。

一说到固态电池,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它的实际效果。现在坊间宣传挺多的,可说到底,技术成熟之前,啥都是吹牛皮的成分多点。但有个事实刹不住:现在已经有车,续航能和“未来派”固态电池看齐了。比如说智己LS6,这款车就是典型例子。有增程,有纯电,啥样用户都迎合。增程版只用450公里纯电续航,一加油总能跑个1500公里,这数据已经够惊艳了,完全能治好大部分人的续航焦虑。而且15分钟就能补能310公里,这车万一没电了,随便喝杯咖啡基本又能开上几百公里——和燃油车在补能速度上已经可以掰掰手腕了。这就是新能源车眼下进化得飞快的缩影。

其实,新能源这场仗里,“补能”效率才是老百姓最看重的,要不你搞再多高科技,还是让人觉得不靠谱。智己LS6用800V高压平台,让快充彻底成主流,也算是用今天的技术提前预演了固态电池的下一步升级。到后面固态电池上车时,想必这些快充点就越来越普及,到时候新能源真正能跟燃油车全面叫板。

再说回燃油车。你说,等固态电池普及,传统燃油车优势还剩啥?从续航、补能、使用成本、安全这些维度看,燃油车的底牌越来越少。尤其补能速度,原来加油一个点一圈儿五分钟,现在快充也能做到十五分钟三百公里,甚至以后还可能五分钟补满电,那燃油车还能打点啥牌?就剩个老旧情怀跟声浪了。有人说开油车不光是用,是种生活方式。我认,但大潮面前,大多数人最后还是会向着“省钱、省事、省心”靠拢。所以很多车企要是死拧着燃油这条路不松手,基本最后变成文玩收藏了。

固态电池提前上车,新能源快充普及,燃油车优势被动减弱-有驾

当然,技术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你就看现在好多号称“技术突破”的,实际能量密度提升点儿有限,批量生产难度又大,成本一下压不下来,马上就会被市场调侃“PPT造车”。但仔细看看,这两年国内外头部企业都是实打实把时间点定了下来,还都差不多2025—2027年之间。这说明大方向定下了,接下来拼的主要是谁生产得出,谁能供应链搞起来。这时候,新能源品牌拼的就不只是KPIs和融资故事,而是真正的扎实功夫。

固态电池提前上车,新能源快充普及,燃油车优势被动减弱-有驾
固态电池提前上车,新能源快充普及,燃油车优势被动减弱-有驾

电动车这几年给什么市场带来新鲜东西?不光是油改电这种“传统进化”,比如底盘电子化、智慧驾驶这些创新能力。智己LS6直接给你标配灵蜥数字底盘和四轮转向,大个头SUV偏偏能有个B级小车的掉头半径,实际开起来城市、拥堵、窄路全都比油车灵活。又比如它搭英伟达芯片、激光雷达,全国范围直接城市NOA导航辅助,全系标配这种“软硬实力”,实际功能落地不是PPT,是交付即用。要搁老一代油车,这些智能配置和轻松升级是想都不敢想的。

内饰这几年也真是摆脱了过去那种“塑料味儿”廉价风。现在新能源车,尤其国产自主高端,都开始卷科技感、豪华感。27.1英寸5K双联屏,副驾还能有娱乐大屏+零重力座椅,后排也能电动调节。这些设定看起来噱头大,其实是产品力细节真下功夫。尤其有一堆实用配置,冰箱、无线充电这些,这么一堆智能硬件彻底提升了出行体验。以前人们老觉得买自主品牌没面子,现在你开着这车,内饰够豪华,驾驶够智能,有啥理由往燃油那头靠?

说到安全,这一直是新能源被黑得最惨的一环。过去,锂电池动不动自燃,给行业脸上抹黑。但技术升级不是白花钱的。比如活跃系的大电池平台+智能热管理,外加整体车身结构,经过这几年主流品牌迭代,安全系数大幅提升。将来等固态电池铺开,理论上安全属性还能再多个台阶。因为固态电池很大的亮点之一就是——不易起火、能容错高,这对本来就焦虑“万一失火咋办”的家庭消费群体来说简直就是定心丸。

再退一步讲,行业变革到这份上,燃油车阵营其实不是没有办法,只不过大势所趋下注错,被动多于主动。要么加速混动、插混、增程等过渡技术,要么彻底反扑绝地求生。但说实话,传统车企如果不尽快拥抱新能源,最后就会像过去做BP机、胶片相机的厂子一样,被市场淘汰。那些还“梦里油车情怀”的企业,到了固态电池真正量产普及那一天,很可能现实给你上一课。

从这波固态技术创新来看,中国企业真是硬核,非常多公司抢着上新赛道,这跟当初发动机、变速箱靠引进有本质区别。这次,中国企业在电池材料、生产工艺、标准制定、供应链体系等领域都想做世界级引领者。从钠离子到磷酸铁锂再到即将到来的固态电池,这几轮实打实的技术进化,都是本土力量跳出来跟全球巨头肉搏。而且现在你看主流的新车发布会,吹的全是自主原创技术,不再唯国外马首是瞻,反而是丰田、大众这些海外巨头要关注中国怎么玩。

现在大家讨论新能源,最常见的感慨就是——“早知道就等等,等等肯定更便宜、更先进”。其实,这想法没错,但技术更新永远没有“最合适”的时机。中国现在新能源车这么猛,技术迭代速度超级快,去年主流配置可能第二年就成了入门标配。等到未来固态电池量产,意味着新一轮降本增效、性能提升,会再把老燃油车差距拉大一筹。可是真想一直“等下去”也不现实,因为现在主流产品已经非常实用。比如刚提的智己LS6,增程续航、快充、智能驾驶、车内豪华全都不虚。如果真有刚需,不如直接享受技术便利,不必一直盲目等“下一代”。

固态电池提前上车,新能源快充普及,燃油车优势被动减弱-有驾

最终结论其实很简单。固态电池时代提速,带来的冲击不光是某一款车能跑多少、新能源上路比例有多高,而是真正让传统燃油车走到了悬崖边。那些仍然沉迷“油车王朝”的人,可以情怀几句,但“王朝更替”终究是历史规律。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也好、行业观察者也好,一定要看清趋势、抓住机会。早买早享受,晚买享实惠,唯一不能干的,就是闭着眼睛盲目押注油车“不会过时”。眼下,新能源和固态技术已经在大规模普及的路上,下一个十年,谁主沉浮大家都看得见。燃油,不得不服老了。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