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玛莎拉蒂站上巅峰,当年全球销量接近五万辆,中国市场贡献了近三分之一。因为有稀缺光环,所以有溢价空间,而且售价并没有成为阻碍。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以及新能源浪潮的涌入,这个超豪华品牌的悬殊落差开始显现,在短短几年内走向了下坡。如今的玛莎拉蒂,反而成了车市冷暖变化的一个缩影。
从2018年开始,销量曲线不断向下,虽然中途有反弹但力度有限,而且跌幅逐年扩大。因为竞争品牌更快适应趋势,所以玛莎拉蒂原有的优势被逐步削弱,甚至失去了价格坚守的底气。中国市场的贡献由巅峰的上万辆,骤降到一千出头,这种断崖式下滑,不仅反映了消费观念的转向,也证明了定位和产品节奏之间存在错位。因此,即使推出新车型,想扭转局面也不再容易。
为了自救,玛莎拉蒂选择推电动SUV,试图借新能源的市场热度突围。刚上市时定价接近九十万元,于是让不少人望而却步,虽然品牌调性依旧强调豪华,但与用户的价值感知产生了落差。随后,经销商直接将报价拉到三十多万,甚至和一些国产新能源品牌处在同一价格区间。这种“降维定价”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销量爆发,因为消费预期早已改变,而且低价反而削弱了品牌稀缺性。
整体从销量数据到价格策略,这个百年品牌的处境已经截然不同。既要面对传统豪华阵营的挤压,又必须兼顾新能源阵营的挑战,因此它的品牌故事进入了新的章节。如果能在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上同步发力,并且找到与电动化相匹配的高端叙事,也许还有机会在下一波市场变革中找回位置。想保持身份感和市场存在感,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比别人更快,也更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