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利润暴跌99%!从印钞机变亏损王,卡宴降价难救市

你敢信吗?就在几年前,你揣着一百万现金走进保时捷中心,想提一辆卡宴,销售顾问可能会彬彬有礼却又带着一丝优越感地告诉你:“先生,不好意思,这款车目前需要排队,另外,为了能尽快提车,我们建议您选装三十万元的个性化配置。”而今天,同样是这辆曾经不可一世的卡宴,经销商恨不得挂上“挥泪大甩卖”的牌子,优惠三十万,却依旧鲜有人问津,展厅里冷冷清清。

这不是什么编造的段子,而是正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演的魔幻现实。那个曾经被无数人贴上“成功人士标配”、“男人终极梦想”标签的保时捷,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自由落体。数据是冰冷而残酷的,2024年,它在中国这个曾经最大的“金主”市场,销量同比暴跌了将近三成,直接从全球销量冠军的宝座上被北美市场一脚踹了下来。

保时捷利润暴跌99%!从印钞机变亏损王,卡宴降价难救市-有驾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它的财务报表,2025年第三季度,一个季度就亏损了将近十亿欧元,前三季度的总利润更是断崖式下滑了百分之九十九。这已经不是腰斩了,这简直是直接砍到了脚脖子。从一台日夜不息、疯狂印钞的机器,到如今沦为大众集团财报里的“亏损王”,这短短三年,保时捷到底经历了什么?是谁,亲手拔掉了这台印钞机的电源?

想看懂今天的惨烈,就必须知道它昨天有多辉煌。保时捷,这个名字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只是一个汽车品牌,它是一种社交货币,是身份和财富最直接、最性感的视觉化表达。开上一台线条流畅的911,你就是城市里最靓的仔;拥有一辆霸气外露的卡宴,就等于在脸上写了“人生赢家”四个大字。它的成功,一半是靠着那台能让你肾上腺素瞬间飙升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和无与伦比的操控基因,而另一半,则要归功于一套被业界奉为经典的“商业艺术”——一种近乎于“阳谋”的赚钱模式。

保时捷利润暴跌99%!从印钞机变亏损王,卡宴降价难救市-有驾

这套模式说白了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用一个看起来还算“亲民”的基础款官方指导价,把你兴冲冲地吸引到店里来,然后,真正的好戏才刚刚开场。

就拿让保时捷赚得盆满钵满的卡宴来说,官方指导价八十多万起。这个价格,对于一款顶级豪华SUV来说,听起来确实有那么点诱惑力,让人觉得努努力好像也能够到。但如果你真的天真地以为花这个钱就能开走一辆像样的保时捷,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价格买到的,基本上就是个“毛坯房”,一个只带了四个轮子和方向盘的车壳子。车漆颜色想换个更骚气的“熔岩橙”?加钱。轮毂想要更具视觉冲击力的22英寸款式?加钱。内饰想从普通材质升级到细腻的真皮?加钱。甚至连仪表盘中间那个彰显身份的经典罗盘时钟,对不起,那也是需要额外付费的尊贵选装。

保时捷利润暴跌99%!从印钞机变亏损王,卡宴降价难救市-有驾

一套流程下来,一辆裸车价不到九十万的卡宴,等你心满意足地把它开出4S店的大门时,最终的账单可能已经轻松突破了一百一十万,甚至更高。这种被包装成“工业化定制”的选装模式,让保时捷在中国的单车利润远远超过了奔驰、宝马和奥迪,其营业利润率一度高达惊人的18%,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可以说,是中国的消费者用真金白银,连续八年把它稳稳地托举在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王座上,让它成了母公司大众集团最能下“金蛋”的那只鸡。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保时捷还沉浸在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快乐中时,四面八方的“敌人”已经悄然完成了合围,一场针对它的“围剿”已经打响。第一击,是来自东方的“降维打击”。当保时捷的工程师还在为内饰是用Nappa真皮还是Alcantara翻毛皮而纠结时,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们已经把战争的维度彻底改变了。理想L9用“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组合拳,向市场宣告,豪华可以是全家人在路上的移动城堡,是无微不至的舒适体验;小米SU7则用不到三十万的价格,给你带来了足以媲美百万级跑车的加速性能和行业顶尖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保时捷利润暴跌99%!从印钞机变亏损王,卡宴降价难救市-有驾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革,让新一代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豪华”的定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不再盲目迷信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品牌的百年历史,而是更在乎那块中控大屏的反应速度够不够快、语音助手能不能听懂方言、自动驾驶功能是否真的能在拥堵的环路上解放自己的双脚。汽车,正在从一个冰冷的机械产品,迅速进化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在这场全新的战争中,保时捷引以为傲的机械素质,就像一个修炼了一辈子绝世武功的武林高手,突然发现对手已经开始用无人机和激光武器了,自己的一身内力,竟有些无处施展。

第二击,则是源于自身的“傲慢与偏见”。其实,保时捷并非没有意识到危机,它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跑车Taycan,试图在电动化的新时代延续自己的赛道辉煌。然而,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却成了它转型困境的最好注脚。高达九十万元的起售价,其早期版本的续航里程却只有可怜的四百多公里,在动辄续航七八百甚至上千公里的国产电动车面前,显得格外“娇贵”,严重限制了车主的出行半径。

保时捷利润暴跌99%!从印钞机变亏损王,卡宴降价难救市-有驾

更致命的是它的智能化体验,那套车机系统操作逻辑混乱、频繁卡顿,被车主们无情地吐槽为“穿着阿迪达斯的诺基亚”,空有一身性能,却缺少一个聪明的“大脑”。全球知名咨询公司J.D. Power在其年度新车质量研究报告中曾明确指出,近年来消费者对汽车质量的抱怨,超过半数都集中在难以使用的信息娱乐系统上。该报告的首席分析师弗兰克·汉利一针见血地评论道:“对于传统汽车制造商而言,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制造出性能优异的电动马达,而是如何写好支撑起整个智能体验的每一行代码。”保时捷的另一款战略级产品——纯电Macan,就因为其母公司大众集团旗下软件部门CARIAD的开发灾难,导致全新的软件平台迟迟无法交付,硬生生被迫推迟了近两年才得以狼狈上市,完美地错过了抢占豪华纯电SUV市场的黄金窗口期。

第三击,是后院起火引发的“经销商之叛”。市场环境急转直下,最先感受到刺骨寒意的,是站在销售第一线的经销商们。在过去的好日子里,他们是保时捷“压库”销售模式的忠实执行者,无论市场行情如何,都必须硬着头皮从厂家吃进大量的库存车。在牛市里,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车还没到港口就已经被预订一空;可在熊市里,这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每一辆车都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保时捷利润暴跌99%!从印钞机变亏损王,卡宴降价难救市-有驾

2024年5月,积怨已久的经销商们终于忍无可忍,掀了桌子。他们联合起来向远在德国的保时捷总部“逼宫”,公开要求厂家提供数亿元人民币的巨额补贴,以弥补因销售任务压力和卖车亏损(尤其是卖电动车)带来的巨大损失。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将保时捷与其最重要的销售伙伴之间尖锐的矛盾彻底暴露在了阳光之下,也撕下了这个高傲品牌与渠道之间“和谐共赢”的最后一丝遮羞布。

第四击,则是一系列战略失误导致的“连环错”。除了内部问题,外部环境也让保时捷雪上加霜。美国市场加征的高额关税,像一把利刃直接刺向了它的利润;为了削减开支而启动的大规模裁员计划,本身又产生了巨额的遣散和重组费用,短期内反而加剧了亏损。更让外界感到不解的是,在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其身兼保时捷和大众集团CEO的奥博穆,却依然对成本高昂、前景不明的“合成燃料”(e-fuels)抱有极大的执念,主导公司投入巨资在智利等地建厂研究这项技术,试图以此为911等经典燃油车“续命”。在许多行业观察家看来,这种做法更像是一种对过往辉煌的固执怀念,而不是对未来趋势的果断拥抱,客观上分散了公司本应全力以赴投入电动化转型的宝贵资源和精力。

保时捷利润暴跌99%!从印钞机变亏损王,卡宴降价难救市-有驾

面对这致命的四连击,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王者,终于被迫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保时捷紧急调整战略,宣布放弃原先“到2030年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达到80%”的激进目标,开始大搞“多元动力”并存,燃油、混动、纯电一起上,试图用更灵活的产品线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更关键的改变发生在中国这个伤心地,2025年,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正式成立,任务非常明确:集中力量恶补智能化短板,开发一套真正懂得中国消费者使用习惯的车机系统。在价格上,它也开始放下身段,不仅取消了部分车型的强制选装政策,甚至还推出了落地价仅需五十五万元的入门版Macan,试图用更亲民的姿态来重新吸引已经将目光投向别处的年轻消费者。

#打卡金秋中国#在我看来,保时捷今天的挣扎,其实是所有传统豪华品牌在时代剧变期所面临的共同困境的一个缩影。它们手中紧握着百年来积累的品牌遗产、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既是它们引以为傲的财富,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它们转身时最沉重的包袱。如何在保留品牌“灵魂”的同时,去拥抱一个完全陌生的、由软件和数据定义的新世界?这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却又必须解答的生死考题。

当引擎的轰鸣声渐渐被电流的嘶鸣声所取代,那个曾经被无数人仰望的斯图加特盾牌徽章,还能否在寂静的电动时代,再次点燃人们心中的激情?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