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宝马最近整的这个活儿,把我都给看乐了。说要搞个氢能源版的X5,还拉上了丰田,计划2028年上市。这事儿听起来特别高大上,特别有未来感,但你仔细盘一盘,就会发现这操作的底层逻辑,充满了行为艺术的气息。
这就像什么呢?就像修仙小说里,所有人都知道“灵力飞升”是版本答案,大家都在拼命卷灵根、卷功法、卷丹药。结果宝马这位浓眉大眼的优等生,突然站出来说:“各位,我不卷了,我发现一本上古秘籍,叫‘氢能炼体’,虽然现在还没人练成过,基础设施也约等于零,但我感觉这个是大道正途。”
你问他为什么?他会告诉你,这是为了满足不同修士的需求。有的喜欢御剑飞行(汽油),有的喜欢瞬移(纯电),还有的嫌瞬移太耗蓝(续航焦虑)。我这个“氢能炼体”,不耗蓝,还能快速补充体力(补能快),完美。
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问题是,市场会给你这个时间吗?根本不会!
当下的车圈,已经不是什么多元化布局、满足不同需求的温情脉脉了。这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的“掀桌子”战争。当比亚迪把价格打到998,当小米用流量把整个行业认知都给颠覆了的时候,你还在这里慢悠悠地规划2028年的氢能大计,这心态,怎么说呢,就好像三体人已经到你家门口敲门了,你还在里面研究怎么用算盘打赢星际争霸。
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电车的中年人,我的需求其实特别简单粗暴。我需要的是一个确定的、可靠的、随处可见的补能网络。我不在乎你那个能量块是锂做的还是氢做的,我只在乎我下班回家,能不能在楼下地库随手插上枪,第二天早上满血复活。我可不想为了加个氢,开半小时车,去一个全市都没几个的“上古遗迹”一样的加氢站,还得排队。
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证据不在于什么高速NGP,而在于它能不能躲开小区里乱窜的老头乐。同理,新能源的终极考验,也不在于你实验室里的能量密度有多高,而在于补能的便利性能不能干得过楼下五金店拉出来的插线板。只要老头乐还能用插线板充电,那氢能源的便利性就是个笑话。它就是个压缩毛巾,看着挺大,一泡水就没了。
那么问题来了,宝马这么聪明,它能不知道这些?它当然知道。所以才说这是行为艺术。
这波操作的核心,根本不是为了卖车,而是为了维护“宝马”这个品牌的“玄学光环”。
你看,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特斯拉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马斯克构建的那个科技图腾。这些品牌的用户,很多时候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种信仰,一种“我跟你们不一样”的身份标签。
宝马现在就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在燃油车时代,它是操控的王,是蓝天白云梦。但在电车时代,它的优势被无限拉平。论加速,随便一个国产电车都能教它做人;论智能,新势力们直接把它按在地上摩擦。这就很要命了,品牌光环正在褪色。
怎么办?必须得整点“花活儿”,整点别人看不懂但感觉很牛逼的东西。氢能源就是这么个东西。它足够前沿,足够复杂,足够小众,这就够了。当一个宝马车主跟朋友聊天,别人在聊三电系统、聊续航,他可以轻描淡写地来一句:“诶,我在等宝马的氢能源,那才是终极解决方案。”
就问你怕不怕?这句话一出来,逼格直接拉满。至于2028年能不能买到,加氢方不方便,这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通过这句话,完成了对自己“宝马车主”身份的信仰维护。他买的,是2028年的一个期货,一个谈资,一个社交货币。
所以宝马搞的那个“HyMoS战略”,又是建加氢站又是搞生态,看起来是在做全盘布局,其实更像是在给自己修的这座“玄学神殿”添砖加瓦。这些动作的宣传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它在告诉市场:你看,我没躺平,我还在探索人类的未来,我还是那个引领潮流的宝马。
我突然想起来我楼下那家永远在排队的拉面店,老板就靠一碗面,其他啥也不搞。隔壁换了多少家店,一会儿搞融合菜,一会儿搞小龙虾,都倒了,就他还活着。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修仙的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那个意思。在大家都挤破头修“纯电仙道”的时候,宝马默默开了个“氢能诡道”的副本,它不是不知道这条路难走,甚至可能是条死路。但它要的就是这个姿态。
这个姿态,对内可以稳定军心,对外可以维护品牌形象,对消费者可以提供一个全新的“信仰充值”入口。至于这车最后能不能成,不重要。因为会买iX5 Hydrogen的人,跟我们这些纠结性价比、纠结充电桩的,根本就不是一个物种。他们买的,就是“氢能源”这三个字本身所代表的稀缺和超前。
所以,别再正儿八经分析什么技术路线、市场前景了。宝马这波操作,看似是在第五层,其实可能在大气层。它不是在造车,它是在“作法”。用一个看似不务正业的布局,来给自己贴上一张“未来已来”的符,试图用玄学打败科学。
这事儿本身,就比那台2028年才能看到的车,要魔幻得多。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