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这事我一早就查资料了,一看消息就觉得不对头。这蔚来跟江淮合作一年,爆雷?亏个几百亿都正常,亏个上千亿,怎么想都不靠谱。前提是现在的情况不是那么简单。
蔚来这次的“结束”是不是自作自受?我看过一堆资料,之前蔚来没造车资格,汽车全部是江淮帮忙产的。后来蔚来弄了造车资质,自己建了工厂,江淮就没再给制造了。这不就意味着合作基本成了过去式,根本没什么突发崩盘的原因。而且现在蔚来也不赖江淮了,有了属于自己品牌,江淮自己也在跑另外一条线——跟华为合作搞“尊界”。
你要说这是市场竞争,正常的商业调整我倒觉得正常得很。蔚来自己做了车,江淮也在拼新趋势。何必要一棵树上吊死,合作的终结大概率是两边主动选择的结果。这之前那些所谓“合作破裂”的新闻,我都在观察,没见到有什么特别凌厉的冲突,更多像是各自的战略布局。
网上那些人盯着亏了几百亿、千亿的事儿,真觉得成立?我看过一些财务数据,亏个几百亿还能说服自己是“正常操作”。但亏到上千亿,那就得问问,谁能保证这是真的亏损?我查了公司公告、行业报告,很多“亏损”其实是账面上的估值调整或者大规模投资的“资本支出”。那能算亏吗?不一定。
反观这些年蔚来的发展轨迹,李斌确实拼了命在突破,但也不得不承认,创新创业本来就苦,盈利还没成为主流。去年行业总销量都有个大跌,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芯片成本高涨、材料涨价,整个产业链都处在调整期。蔚来的亏损比例其实在行业里也算中等偏上,问题在于一些人总喜欢夸“遥遥领先”,实际比谁跑得快也没那么重要。
这就让我觉得,很多人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你说蔚来没未来?还真未必。它现在摆脱了跟江淮的合作束缚,自己造车走得更快。只市场风云变幻太快,一不留神就陷入“亏损陷阱”。一边喊着“谁开谁香”的口号,一边眼睛盯着财务报表,没几个能像理想那样稳妥。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这些人看到欠账几百亿就摇头叹气,但自己倒是坐等“明天会更好”。真要问,这中间是不是某些人“吃肉喝汤”的机会多?我查了,去年李斌年薪3000万,分红还不少。当年亏损多了,他还能笑得出来?估计是“早就知道自己能熬过去”吧。
我就问一句,这样折腾一圈儿,有没有可能真就“没有未来”了?或者说,未来的汽车市场,说白了,是谁的天下?其实无非就是巨头厮杀、合作不断,亏点儿钱谁都习惯。最怕的是这个行业在烧钱,普通人投资的那些钱就那么被搞得风吹云散。
我还记得去年有报道,很多企业账面亏损严重,但股价照样撑着,甚至有人涨到天上去。这就说明,资本市场的“未来”根本不在财务报表上,而在“潜力”和“话题”。所以,蔚来是不是要走得更远,还是得看除了烧钱还有没有用?我想问的,是不是有人是在等待“亏得更严重”的信号,然后再趁火打劫。
这事我觉得,没那么简单。合作结束,也许真的是个新开始。或者根本就没结束,只是换个面貌。关键是,很多人看热闹,自己还在幻想未来能变成“赢家”。别搞笑了,你真觉得亏了那么多就真完了吗?我猜啊,能扛过去的,还是那些有真正底气的公司。剩下的呢?也许,不过是烟雾弹罢了。
问题是,咱们还能相信点什么?就算蔚来真破产了,这行业还能剩下点儿什么真信念,还是说都在等待下一场大风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