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最大的乐子,不是谁又降价了,而是工信部准备出手,一巴掌把所有车企从“修仙”的幻想里打回原形。核心就一件事:以后车门上必须装机械把手。就这么个简单粗暴的规定,直接把特斯拉和它的一众学徒们给干懵了。不装了,摊牌了,花里胡哨的设计到头了。
这事儿的导火索,是特斯拉那个被吹上天的隐藏式门拉手。讲真,这玩意儿刚出来的时候,确实唬人。高级,未来,赛博朋克。你手一靠近,它“唰”一下弹出来,仿佛在迎接一位即将踏入任意门的贵宾。但现在坏了菜了,美国NHTSA收到了140多起投诉,说这门拉手会在12V小电瓶没电的时候直接罢工。直接罢工。直接罢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以为你买的是个通往未来的传送门,结果它是个单向的,能进不能出。有家长眼睁睁看着孩子锁在车里,后座的机械开关又够不着,最后只能怒砸车窗,一秒从科技先锋变回原始人。这剧情,典中典了属于是。我真是艹了,这叫什么事儿!
我作为一个前特斯拉车主,对这个门把手是又爱又恨。每次它缓缓弹出,都有一种奇怪的仪式感,仿佛在迎接圣驾。但我也总在担心,万一哪天它心情不好,不出来了,我咋办?踹一脚?还是跟它念叨“芝麻开门”?这种把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机械动作,非要搞成一个依赖电瓶、依赖芯片、依赖工程师当天心情的电子产品的行为,我只能说,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不把用户当人的行为艺术。这就像你家大门不用钥匙,非要改成声控,结果你感冒嗓子哑了就进不去家门,就问你气不气?
之前,大家觉得这是特斯拉的“品牌玄学”。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们买的不是一辆车,是一种信仰,一种“我用电,你们用油,我比你们高级”的自我催眠。这个门把手,就是他们信仰的图腾,是区分凡人与信徒的标志。就算有问题,信徒们也会自己找补:“这是为了风阻”、“这是未来的样子”、“你就是不懂欣赏”。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现在,监管的铁拳来了。
工信部的新规草案,简直就是“雷电法王”附体,专门电击那些沉迷于虚无缥缈设计的“网瘾车企”。规定说,车内外都得有机械解锁装置,而且还得保证事故后不用工具就能打开。这还没完,它还暗示了,门把手得留出足够手抓握的空间。诶,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指着所有隐藏式、弹出式、按压式门把手的鼻子说:“你们这帮机你太美的玩意儿,可以滚了”?
你看,之前大家都在学特斯拉,好像不搞个隐藏式门把手,你都不好意思叫自己是新能源。结果现在工信部这一招,等于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正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告知,以后筷子必须用手摇发电的。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所有跟风的车企,尤其是国内那帮新势力,估计心态都爆了。他们辛辛苦苦搞研发,开模具,就是为了学人家那个“高级感”,结果现在一张便利贴,直接让你从头再来。同行看了也得傻,这叫什么?这就叫掀桌子式竞争。
当下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什么温良恭俭让的存量竞争了,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最好的手段,不是把蛋糕做大,是直接把做蛋糕的厨房给炸了。工信部这一下,就是釜底抽薪。它根本不跟你辩论风阻系数和美学设计哪个更重要,它直接告诉你,在我这儿,消防员能用最快速度把人从撞烂的车里拖出来,这事儿,大于天。(说起来,楼下便利店的饭团又涨价了,这日子没法过了。)这就叫降维打击,从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出刀。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关于“品牌玄学”和“朴素真理”的对决。特斯拉和它的信徒们,追求的是一种科技信仰,一种“我就是不一样”的身份认同。那个门把手,就是他们的电子宠物,每天还得哄着。但工信部,代表的是另一种力量,一种“我管你那么多,出事了人得能出来”的绝对务实。这种力量,不讲美学,不讲情怀,甚至不讲道理,但它就是最终规则。它让我想起一个真理:自动驾驶的终极考官不是什么AI大模型,而是随时可能从路边窜出来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所有算法都得叫爸爸。现在,门把手的“大爷”来了,所有车企都得乖乖叫爸爸。
所以,别跟我扯什么用户体验和设计哲学了。在绝对的物理规则和更绝对的行政命令面前,一切花里胡哨,最终的归宿都只有一个字:滚。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