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市新风向,插混纯电受追捧,增程车不再吃香

最近,只要是关心汽车的朋友们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尤其是在成都车展这样重要的行业风向标上,气氛似乎和前两年大不相同了。

曾几何时,增程式电动车可以说是车市里的“当红炸子鸡”,凭借着“可油可电、没有里程焦虑”的口号,俘获了大量消费者的心。

然而,就在今年的车展上,人们却发现,过去那种围着增程车抢着下订单的热闹场面,好像降温了不少。

成都车市新风向,插混纯电受追捧,增程车不再吃香-有驾

取而代之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的展台前,围满了认真咨询和体验的观众。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是消费者的购车观念成熟了,还是汽车技术本身又有了新的突破?

咱们先来说说,为什么增程车当初能那么火。

它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用一台发动机来发电,然后用电来驱动车轮。

这样一来,它既有纯电车开起来那种安静、平顺的舒适感,又能在电池快没电的时候,通过加油来继续行驶,完美地解决了很多人对纯电动车最大的顾虑——续航焦虑。

尤其是在充电桩还不那么普及的年代,增程车就像一个全能选手,让大家觉得买新能源车不再是一件需要瞻前顾后、仔细规划路线的麻烦事。

成都车市新风向,插混纯电受追捧,增程车不再吃香-有驾

各大厂商也抓住了这个痛点,宣传的续航里程动辄一千二、一千四百公里,听起来确实非常有吸引力。

但是,任何事物都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和真实使用的考验。

随着第一批增程车主越来越多,一些在宣传中被模糊掉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其中,最被大家集中讨论的,就是高速行驶状态下的真实油耗。

很多车主发现,在市区里上下班通勤,用电行驶,成本确实很低,体验也很好。

可一旦开车跑长途上高速,情况就完全变了。

因为在高速上,车辆需要持续、大功率的能量输出,这时候电池的电掉得飞快,车里的那台用来发电的发动机就必须火力全开,拼命工作。

成都车市新风向,插混纯电受追捧,增程车不再吃香-有驾

这台发动机本身排量不大,让它在高负荷状态下长时间运转,效率其实并不高,结果就是油耗急剧攀升。

不少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增程车在高速上百公里油耗能达到8升甚至更高,换算下来,一公里的花费和同级别的燃油车相比,几乎没有优势,甚至可能还更贵。

这就让很多人心里开始犯嘀咕了:我买新能源车,不就是图个省钱和环保吗?

结果跑趟远门比油车还费,那这个“新能源”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就像有车主开玩笑说的,感觉自己不是买了一辆车,而是背着一个效率不高的发电机在路上跑。

厂家宣传的一千多公里续航,往往是在非常理想的条件下测出来的,实际使用中能打个七八折就算不错了,这种心理落差,让消费者对增程技术的信任度打了折扣。

就在增程车暴露出现实短板的同时,它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却在悄悄地补强自己,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成都车市新风向,插混纯电受追捧,增程车不再吃香-有驾

先看插电式混合动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插混。

在过去,很多人对插混的印象也不太好,觉得它纯电续航短,电池没电了以后,发动机带着沉重的电池跑,油耗高得吓人,是个“两边不讨好”的过渡产品。

但是,近两年来,以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中国品牌为代表的车企,在混合动力技术上取得了颠覆性的突破。

新一代的插混系统,远比“油加电”要复杂和智能。

它们的核心优势在于,发动机不再只是一个备用选项,而是可以根据不同的行驶状况,智能地选择最高效的工作模式。

比如在市区低速行驶时,它可以用纯电模式,实现零油耗;而在高速巡航时,系统可以让效率最高的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同时还能给电池充电,把油耗控制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这就好比一个团队里,既有擅长短跑冲刺的电动机,又有擅长长跑耐力的发动机,系统会根据比赛项目,自动派出最合适的选手。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新推出的插混车型,馈电油耗数据一个比一个惊人,像荣威的一些车型敢标出百公里3升的油耗,就连坦克500这样的硬派越野车,也推出了插混版本,并且一上市就订单火爆。

成都车市新风向,插混纯电受追捧,增程车不再吃香-有驾

这说明,插混技术已经成功解决了以往的痛点,变得既能兼顾市区用电的经济性,又能保证长途用油的低成本,实用性大大增强。

再来看纯电动车。

过去制约它发展的两大难题,一个是续航里程,另一个是充电便利性。

现在,这两个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一方面,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续航超过600、700公里的车型已经不再是少数高端车的专利,成为了市场主流。

另一方面,也是更关键的,是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超乎想象。

现在几乎所有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都配备了充电桩,大城市里的商场、写字楼、居民小区的充电设施也越来越完善。

成都车市新风向,插混纯电受追捧,增程车不再吃香-有驾

还记得2022年成都经历的那次限电吗?

那次事件虽然短期内造成了不便,但从长远看,却像一次全民能源教育,让更多人意识到了充电网络的重要性,也反过来推动了充电设施的加速布局。

当充电变得像加油一样方便时,人们对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自然就大大减轻了。

以前很多人因为家里没有固定车位、安不了充电桩而不敢买纯电车,现在看到外面公共充电桩这么多,这个顾虑也小了很多。

就这样,消费者的心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大家买车变得更加理性和务实,不再轻易被厂家宣传的极限数据所迷惑,而是会更多地去了解车辆在自己日常使用场景下的真实表现和成本。

增程车被夹在了中间,处境就变得有些尴尬。

成都车市新风向,插混纯电受追捧,增程车不再吃香-有驾

论省油,尤其是在长途行驶时,它比不过新一代的插电混动;论驾驶体验的纯粹和智能化,它又比不过技术日趋成熟的纯电动车。

它曾经最大的优势“没有里程焦虑”,也随着充电网络的完善和插混技术的进步,而显得不那么独特了。

市场的反应是最直接的。

在成都车展上,我们看到像理想这样以增程技术起家的品牌,也开始大力推广自己的纯电车型。

而更多的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品牌,则把研发和宣传的重点放在了插混和纯电产品线上。

消费者的选择也说明了一切,车展现场,咨询插混和纯电车型的消费者络绎不绝,销售顾问也表示,车展后这两类车型的问询量翻了一倍。

这清晰地表明,市场的天平正在发生倾斜。

增程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性方案,它的历史使命或许正在接近尾声。

未来,它可能还会在特定的细分市场存在,但想要重现往日的辉煌,恐怕已经很难了。

毕竟,在技术飞速迭代的中国汽车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