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电池安全新国标!真能杜绝起火爆炸?

动力电池“新国标”来了

前段时间,工信部发布了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这个强制性国家标准,一下子让不少人都紧张起来了。这个新国标确定会在明年7月开始实施,在电池方面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尤其是“不起火不爆炸”这几个字,直接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但同时也让不少人有点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新能源车电池安全新国标!真能杜绝起火爆炸?-有驾

新国标就能避免电池爆炸?

新国标说是要明年才正式实施,那是不是意味着今年买电池都是“旧款”的?有些人甚至直接把旧国标电池和起火爆炸联系在一起,觉得新国标电池就一定不会起火、不会爆炸。毕竟电动车着火的画面大家也都见过,确实挺吓人的,但这种说法其实是对新国标的误解。

你看啊,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这么多年,其实技术进步一直没啥大突破。就算是大家都在吹的固态电池,短时间内也别指望能普及。就凭这么一份文件,怎么可能让电池技术一下子变得特别安全、特别厉害呢?这根本就不符合实际情况啊!

其实,如果你仔细看看新国标的内容,就会发现它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完美或者严格。

新能源车电池安全新国标!真能杜绝起火爆炸?-有驾

新国标的第一处修改

这次的新国标和2020年的老国标相比,主要改了三处。第一就是对快充的限制。新国标规定电池经过300次快充后,不能起火、不能爆炸。

咱们可以简单算笔账。拿网约车来说吧(网约车大多用快充)。一次快充大概能跑300公里,300次快充总共才9万公里。现在你随便拦个网约车,里程数早就超过这个数字了。这就说明啊,新国标在这点上对现有电池的要求其实不算高,很多年前的电池都能达到这个标准呢。

新能源车电池安全新国标!真能杜绝起火爆炸?-有驾

新能源车底盘碰撞新标准

第二点呢,就是关于底盘碰撞的新规定啦。在新的国家标准里边儿啊,要求电池要是被底盘撞了,不能因为这个碰撞就直接着火。不过呢,这个规定也特别明确了,撞击的头呢,最大只能是30毫米,而且能量也不能超过150焦耳。这样的话,基本上也就是咱们平时开车时轻碰底盘的那种情况,可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大碰撞,比如撞到大石头啥的。

其实要达到这个要求也不难,只要汽车厂家给电池装个普通的电池护甲就行了。大多数主流的电动车都已经达标啦,反而是那些几万块钱的小车,为了省钱,就把底盘护甲给省掉了。这新国标啊,就是为了管住这些厂家,让便宜车的质量也能有个底限。从这一点来看啊,新国标对咱们消费者还是挺好的。

新能源车电池安全新国标!真能杜绝起火爆炸?-有驾

电动自行车电池“不爆炸不自燃”就行了吗?

第三点其实也是大家特别关心的。新国标规定电池要“不爆炸不自燃”,但旧国标的要求只是“在着火或爆炸前5分钟发出报警信号”。看到这个变化,很多人都说:“哇,新国标电池是不是就不会再爆炸起火了?”

很抱歉地告诉大家,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不爆炸不自燃”是在实验室特定条件下测试的,比如针刺、加热这些情况,而不是说在所有情况下都不爆炸、不起火。换句话说,只要这块电池在实验室设定的规则里不爆炸、不起火,就算达标了。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像比亚迪的第一代刀片电池就已经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做到不爆炸、不着火了。不过呢,到了现实中的意外情况,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新能源车电池安全新国标!真能杜绝起火爆炸?-有驾

动力电池新国标考验隔热材料

其实新国标里加的“内部加热”测试比那个“不爆炸不自燃”更有实际意义。为啥呢?因为这个测试一加,就说明电池里面的电芯之间不能出现大面积的热传递。要是能热传导的话,就算是放在实验室里,也很难保证它不会起火或者自燃。这就逼着电池厂家必须用靠谱的隔热材料,像气凝胶、云母片这种。这对那些在隔热材料上偷工减料的厂家来说,就是个提醒。

虽然现在算起来,很多已经装车的电池都已经符合明年的新国标了,比如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吉利的神盾短刀电池、比亚迪的二代刀片电池,还有国轩、中创的一些新电池也都达标。你看看最近两个月的新车发布会就能发现,小鹏、零跑这些新势力车企的PPT里都会特意标注“符合新国标”。总的来说,这新国标只是个基本门槛,大部分车企和电池厂都能轻松达到要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