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这遭儿,简直是平地一声雷,炸得人心惶惶。
尤其那五十万拥趸,怕是都跌入了谷底——往后座驾出了岔子,找谁问诊去?
细究起来,这事儿的导火索也忒直白:哪吒汽车的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被一家广告公司给讦告了,缘由是积欠尾款。
天眼查一扒,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然立案。
可你咂摸咂摸,单凭区区广告费,真能撂倒一个车企?
怕是冰山一角。
年初那会儿,就有供货商在网上“围追堵截”,要账的阵仗,那叫一个闹眼子。
还有经销商,银根断了,索性偃旗息鼓。
车主们也跟着遭殃,直营店一家接一家地谢幕,零配件供应脱节,修个车得望穿秋水。
一位23款哪吒车主就抱怨,电量衰减得厉害,去维保,售后直接摆烂:“总部的件儿断档了,您自个儿掏腰包换第三方电芯吧。”这售后服务,形同虚设啊。
更扎心的是,还有跑专车的哥们儿,盘了辆哪吒,结果车机三天两头抽风,保费也跟着水涨船高。
原想着靠它挣点碎银,补贴家用,如今倒好,不是在捣鼓车,就是在去修车的道儿上。
这事儿摊谁身上,都得蹿火。
单单这五十万车主,就足以窥见事态的严峻。
这可不是个小数字,他们的用车体验,直接牵动着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信赖。
那哪吒汽车落到这般田地,症结在哪呢?
很多人会归咎于,资金链吃紧。
这固然是主因,但更深层的,恐怕是往昔几年新能源车赛道跑得太野,有些企业一门心思攒钱扩张,怠慢了技术沉淀和盈利本领。
好比盖楼,地基都没夯实,就想着起高楼大厦,能不翻车吗?
与坊间认知相悖,造车新势力烧钱如流水,但真正握有看家本领的,又能有几家呢?
不少企业都是靠“PPT画饼”,忽悠一波风投,然后疾速推出产品攻占市场。
这套路,短期内或许奏效,但长此以往,隐患重重。
一旦资本退潮,窟窿就全露馅了。
这事儿一出,二手车市也跟着遭池鱼之殃。
哪吒汽车的保值率,直接跳水15%。
本想出手挣点,现在只能含泪挥刀。
潜在买家也开始踟蹰了,毕竟谁也不想入手个“盲盒车”,万一哪天牌子没了,售后都找不到庙门。
有网友就打趣说,买电车就像处对象,得做好随时拜拜的准备。
这话听着玩闹,实则却是对新能源车行业信任度滑坡的隐忧。
当我们习焉不察地将缘由归结为“市场竞争白热化”时,是否忽略了“企业自身底子薄”这个更要害的因素?
新能源车这盘棋,不是光凭胆儿肥就能赢的。
技术、资金、服务,三者缺一不可。
说白了,此番哪吒汽车的困境,是整个造车新势力的一次大考。
往日那种靠融资“输血”野蛮生长的模式,已经走到穷途末路。
接下来,拼的就是真刀真枪。
唯有那些埋头苦干、精进技艺的企业,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民心。
这场风波,也给所有新能源车企敲了一记警钟。
光鲜亮丽的表象下,是残酷的生存战。
只有技术过硬、财力雄厚、服务到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存活。
而对消费者而言,买车不仅仅是买个代步工具,更是买一份安心和保障。
如果连售后都无法兜底,那再炫酷的设计、再前沿的技术,也都是镜花水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