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2000公里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老车主换车时,十个有八个会把这台车列进备选清单

跑了2000公里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老车主换车时,十个有八个会把这台车列进备选清单

上周末跑了趟山路,副驾是个开了十几年车的老炮儿。下车时他说了句话让我琢磨了好几天:“这车过弯的时候,屁股底下那股子韧劲,不像二十万的东西。”

他说的是我那台CR-V混动顶配,落地快二十五万,搭了套ADS自适应悬架。说实话,提车之前我也半信半疑——悬架这玩意儿,参数表上写得天花乱坠,屁股坐上去才知道真假。但连着跑了几趟长途,过减速带时那种“吞掉颠簸”的感觉,确实跟普通版不太一样。弯道里车身也没那么晃,家里老人坐后排不再喊头晕,这账算下来,多花的钱好像也没那么冤。

跑了2000公里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老车主换车时,十个有八个会把这台车列进备选清单-有驾

混动这套系统,本田琢磨了好些年了。第四代i-MMD的逻辑说起来不复杂:低速用电机推,高速让发动机直接介入,中间那段谁效率高谁上。但魔鬼藏在细节里——实际开下来,电机驱动的时间占了八成往上,城区通勤时油耗能压到三升多。有次从杭州跑到黄山,全程没开空调,表显油耗4.1L,算下来一箱油跑了九百多公里。朋友问我是不是在吹牛,我把加油小票拍给他看,他沉默了半天,说下个月也去试驾。

说起来,混动车最怕的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该来电的时候发动机瞎介入,该省油的时候又傻乎乎地拿电机硬顶。CR-V这套标定调得比较成熟,油电切换几乎感觉不到顿挫,安安静静的。唯一能察觉的,大概就是仪表盘上那条能量流动画,看着挺解压。

跑了2000公里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老车主换车时,十个有八个会把这台车列进备选清单-有驾

空间这事儿,开SUV的人都懂。CR-V后排腿部有一米出头,靠背还能调角度,跑高速时后排乘客能躺得舒坦点。后备厢放倒座椅后,塞进去一台折叠婴儿车加两个行李箱,还能再挤几袋土特产。有孩子的家庭可能更能体会这种“塞满也不慌”的底气。

车机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Honda CONNECT 4.0这套系统,三块屏联动,AR导航、语音控制都有,响应速度比老款快了不少。红绿灯倒计时这功能挺实用,等红灯时可以安心看两眼手机,不用担心后面按喇叭。但说句公道话,跟国产新势力的车机比,流畅度还是差那么点意思,这个差距短期内可能不太容易追上。

跑了2000公里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老车主换车时,十个有八个会把这台车列进备选清单-有驾

安全配置这块,Honda SENSING 360+算是个亮点。19个传感器铺满全车,弯道偏离预警、疲劳监测、变道辅助什么的都有。有次在高架上,旁边车道一台车突然加塞,系统“嘀”一声就预警了,比我反应还快半拍。还有个离车预警功能,开门前会扫一眼后方来车,能避免不少“开门杀”的尴尬。IIHS的碰撞测试拿了顶级评价,这些硬指标摆在那儿,心里多少踏实些。

跑了2000公里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老车主换车时,十个有八个会把这台车列进备选清单-有驾

30周年纪念版的价格策略挺有意思,混动版起步价压到了十四万多,还给标配了四驱。算上免息贷款和置换补贴,落地成本比同级别竞品低了一截。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厂家让利总有原因,至于值不值得出手,还得看各人需求。

BOSE音响加主动降噪这组合,跑高速时能感受到区别。风噪压得比较低,听歌时不用把音量开太大。我拿分贝仪测过,六十码时舱内噪音五十八分贝左右,不算惊艳但够用了。

跑了2000公里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老车主换车时,十个有八个会把这台车列进备选清单-有驾

车这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CR-V优点明显,缺点也有——急加速时发动机声音偏吵,车机生态不够丰富,内饰设计也谈不上多惊艳。但作为一台家用SUV,它把“省油、能装、好开、安全”这几件事做得挺扎实,其他的,或许只能说是锦上添花。

老炮儿那句话我后来想明白了:评价一台车,参数只是入场券,屁股才是验收官。开得多了,身体会替你做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