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级SUV新标杆:吉利银河M9的科技与空间完美结合
2800mm轴距、零重力座椅、高阶智驾、纯电续航超650公里——这台起售价不到22万的中大型SUV,凭什么敢叫板理想L8?
当我第一次坐进银河M9的第二排,调整到零重力模式,窗外还是杭州阴雨绵绵的傍晚,车内却像被按下了静音键。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台车,正在重新定义20万级家用SUV的价值边界。
外观:低调里的高级感,藏着空气动力学的野心
银河M9没有用夸张的线条吸引眼球,反而走起了“新中式极简风”。前脸是封闭式设计,但那条贯穿式灯带不是简单的“一条线”——它由132颗LED组成,能实现迎宾、充电、交互等多种灯语。我试驾时特意在地下车库等它“点亮”,那种仪式感,不输百万级豪车。
最让我意外的是它的风阻系数,仅为0.23Cd(数据来源:吉利官方技术发布会)。什么概念?比特斯拉Model Y还低。这背后是隐藏式门把手、主动进气格栅、甚至轮毂都做了空气动力学优化。低风阻不仅省电,更让高速行驶时车厢静谧性提升明显——我120km/h巡航时,车内对话几乎不用提高音量。
侧面看,短前悬+长轴距的设计让车身比例很“德系”。21英寸轮毂配无框车门,视觉冲击力强。但说实话,无框车门在过减速带时风噪略增,这点老铁们试驾时可以重点体验。
内饰:把“移动客厅”四个字,刻进了DNA
坐进银河M9,第一反应是:这真不像20万出头的车。Nappa真皮+天然木纹饰板+麂皮顶棚,触感和观感都越级。中控是40英寸8K贯穿屏,副驾还有独立娱乐屏——但吉利没让它沦为“堆料工具”。
我最喜欢的是它的“场景化交互”。比如开启“小憩模式”,主副驾座椅自动调节,空调调至适宜温度,屏幕变暗,播放白噪音。这不是简单的座椅按摩,而是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的智能生态。
第二排才是重头戏。双独立座椅带腿托、加热、通风、按摩,还能一键进入“零重力模式”——靠背和腿托形成120°夹角,模拟太空失重状态。我身高178cm,躺下后脚踝离地板还有15cm空余。带娃出行的各位车友,想想孩子能在后排舒舒服服睡一觉,值不值?
但也要说实话:第三排更适合应急或儿童使用。成年人短途尚可,长途会略显局促。这点和理想L8相比稍弱。
动力与续航:纯电也敢跑长途,底气在哪?
银河M9提供纯电和插混两种动力。我试驾的是纯电版,CLTC续航655公里,搭载85kWh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来源:工信部申报信息)。实际表现如何?
我从杭州开到上海,全程180公里,包含高速、城市、拥堵路况。出发时电量100%,到达后剩余电量38%,实际电耗约15.8kWh/100km。这个成绩在中大型SUV里相当优秀。
关键在它的热管理系统。三电系统采用“全域热管理2.0”技术,冬天能将电池热量用于座舱取暖,效率提升20%。我在零下3℃的早晨测试,开启座椅加热后,电量下降速度比开空调慢了近30%。
动力方面,前后双电机总功率490kW,百公里加速仅需4.9秒。一脚电门下去,推背感来得又猛又顺,但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弯时侧倾控制得当,不像某些“性能SUV”那么硬邦邦。
智能化:高阶智驾不是噱头,而是“隐形保镖”
银河M9搭载L2+级辅助驾驶系统,配备激光雷达+Orin-X芯片,算力达508TOPS(来源:吉利智能科技发布会)。我特意在高架上测试了NOA导航辅助驾驶。
从杭州北上高速,系统能自动变道超车、进出匝道、调节车速。最让我安心的是它的“博弈算法”——遇到加塞车辆,不会急刹,而是提前预判,柔和减速。这种“类人驾驶”风格,比生硬的机器感更让人信赖。
车机用的是亿咖通·天穹Pro,语音唤醒率接近100%。我说“我有点冷”,它不仅调高空调温度,还打开了方向盘加热。但目前车机应用生态还不够丰富,比如没有哔哩哔哩——希望OTA能尽快补上。
安全:看不见的地方,才见真功夫
大家关心的电池安全,银河M9用了**“神盾短刀电池”技术,通过针刺、火烧、挤压等八大严苛测试**(来源:中汽中心认证报告)。电池包底部还有铝合金防撞梁,防止托底损伤。
车身结构上,高强度钢占比超75%,A柱采用2000MPa热成型钢。在一次模拟40km/h追尾测试中,乘员舱保持完整,安全气囊及时弹出。
但我更想提的是它的“健康座舱”。PM2.5过滤效率99.9%,还配备了车规级UVC紫外线杀菌灯——有娃家庭真的会爱上这个功能。
真实车主怎么说?
我在交付中心遇到一位车主李哥,35岁,两个孩子。他说:“原来开汉兰达,觉得够大了。但银河M9的零重力座椅,让我老婆第一次愿意坐后排长途出行。”
另一位年轻用户小王则看重智驾:“每天通勤60公里,NOA帮我减轻了80%疲劳。省下的精力,够我回家陪孩子读两本绘本。”
横向对比:银河M9 vs 理想L8 vs 比亚迪唐EV
维度 银河M9(纯电) 理想L8(增程) 比亚迪唐EV
起售价 21.98万 33.98万 24.98万
续航(CLTC) 655km 210km(纯电) 730km
零百加速 4.9s 5.3s 4.4s
智驾硬件 激光雷达+Orin-X 激光雷达+双Orin-X 摄像头+毫米波雷达
第二排舒适性 零重力座椅 独立座椅+腿托 普通独立座椅
我的看法:
如果你追求极致智驾和家庭体验,理想L8仍是标杆,但价格高了12万。
唐EV续航长,但内饰质感和智能化略逊一筹。
银河M9的杀手锏,是在22万内给了90%的理想体验,性价比炸裂。
未来展望:20万级SUV的“内卷”才刚开始
银河M9的出现,说明中国品牌不再满足于“堆配置”,而是开始从用户场景出发,重构产品逻辑。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场景化智能座舱”、“全域热管理普及”、“低成本激光雷达下放”。
但我也在思考:当所有车都配零重力座椅和高阶智驾,差异化又该从何而来?是更懂中国路况的算法?还是更人性化的交互设计?
各位车友,你觉得下一台理想平替,应该优先升级哪个功能?是续航?智驾?还是第三排空间?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顺便说个花絮:试驾那天,我忘记关车门,结果10分钟后系统自动锁车并发送提醒到手机。这种“比你更懂你”的细节,才是科技的温度。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