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汽车风口已来!政策加持下,车企纷纷入局,万亿市场蓄势待发
想象一下,未来城市上空穿梭着飞行汽车,它们像出租车一样便捷,解决拥堵问题,还能用于物流、旅游和救援。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近年来,飞行汽车从概念走向商业化,成为低空经济的新宠儿。国家政策强力支持,车企巨头摩拳擦掌,资本热情高涨,一场“空中对决”已拉开序幕。今天,就让我们聊聊这个激动人心的产业,看看它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企业入局:车企巨头加速布局
飞行汽车不再是小众爱好,而是各大车企争相抢占的新赛道。小鹏汽车旗下的飞行汽车子公司小鹏汇天,近期动作频频——8月5日宣布获得1.5亿美元B1轮融资,并同步启动B2轮融资,商业化进程提速。预计今年四季度,其“陆地航母”飞行汽车将开启预售,这标志着量产时代即将到来。同样,宁德时代也没闲着,8月3日独家投资数亿美元,成为峰飞航空的战略投资者,为飞行汽车注入动力电池技术。国内车企如广汽和吉利也不甘示弱:广汽自主研发的飞行汽车GOVE已完成300多次飞行测试,计划2027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示范运行;吉利旗下沃飞长空的AE200飞行汽车,今年首次公开飞行,巡航速度达248公里/小时,大航程200公里。这些企业正用行动证明:飞行汽车不再是“不务正业”,而是车企的第二增长曲线。
政策东风: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发力
飞行汽车的腾飞,离不开政策的“东风”。今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工作报告,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国家层面,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7月中央政治局强调促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8月国务院印发文件,鼓励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发展。地方上更是热火朝天——深圳计划到2025年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起降平台,开放空域占比突破75%;上海、杭州、广州等30多个城市也推出补贴政策和产业基金,从规划转向实际执行。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张瑞锋点评道:“政策环境堪称‘燃爆’,2024年堪称飞行汽车商业化元年!”这种全方位支持,为产业注入强心剂。
市场展望:万亿蓝海机遇无限
飞行汽车的市场潜力有多大?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远期甚至比肩传统航空工业。应用场景更是丰富多彩:跨境飞行、短途客运、外卖配送、文旅观光和应急救援等需求旺盛。比如,低空物流正成为新时尚,乘飞机看草原、海岛等文旅项目也日渐火爆。张瑞锋指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50%,车企急需新赛道;而飞行汽车凭借技术相近(如动力电池、雷达系统),成为不二选择。当然,挑战犹存——续航里程短、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待解,但张瑞锋乐观表示:“现在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未来10年将掀起商用热潮!”
结语:新兴产业,未来可期
飞行汽车的故事,是科技创新与政策红利的完美结合。从常州亿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新能源布局,到亿航智能获得千架订单,民营企业正成为创新主力。这场“空中对决”才刚刚开始,它不仅改变交通方式,更将重塑经济格局。作为读者,不妨关注这一新兴产业——或许有一天,我们就能在空中“打的”了!记住,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飞行汽车的万亿市场,等你来见证。(字数:998)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