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智能泊车兜底引发行业责任新思考
刷到比亚迪为智能泊车事故兜底的消息时,我正在商场地下车库费力地倒车入库。看着中控屏幕上“智能泊车已就绪”的提示,却始终不敢按下确认键——万一剐蹭了,责任算谁的?这恐怕是很多车主共同的顾虑。如今,比亚迪率先打破僵局,宣布对搭载“天神之眼”系统的车辆在智能泊车事故中依法应由本车承担的损失全面负责。
仔细研究这份兜底承诺,发现几个关键点:无论整车是否在质保期,个人车主终身享受此权益;维修补偿不设上限;无需走保险流程,不影响次年保费。这确实解决了用户的后顾之忧。不过,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整个行业,会发现各家的保障政策差异显著。广汽丰田为铂智3X提供了类似的终身保障,鸿蒙智行则设置了一年期限和5万元上限,而小米、理想、特斯拉等品牌仍需依靠商业保险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有观点认为,智能泊车兜底更多是商业策略。确实,部分车企通过提高系统退出条件来降低风险——当系统遇到复杂情况时提前退出,将控制权交还驾驶员。某专业测评机构对20款车型的测试显示,在相同的高难度车位条件下,比亚迪汉L等车型确实出现了系统退出的情况。但这恰恰说明,敢于兜底的车企需要对自身技术有足够信心。毕竟,如果系统频繁退出影响使用体验,再好的保障也难以赢得消费者认可。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比亚迪此举将推动智能驾驶责任体系的完善。过去车企热衷于宣传技术亮点,却在责任认定上语焉不详。现在有企业率先明确责任边界,等于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标准。消费者在选择智能汽车时,除了关注功能配置,也开始重视车企的责任担当。这种变化将倒逼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可靠性,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车主。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快速迭代,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车企加入“负责任”的行列。当技术成熟到足以让人放心,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从容地按下那个智能泊车按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