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0日,一汽丰田bZ5以12.98万-15.98万元的定价正式上市,成为丰田在华最便宜的纯电SUV。 这款定位中型SUV的新车,长4780mm、轴距2880mm,提供550km和630km两种续航版本,全系搭载200kW单电机,主打“高性价比合资电车”标签。 然而,其上市首月(6月)销量仅1409辆,与同期日产N7(6189辆)、广汽丰田铂智3X(6030辆)形成鲜明对比,甚至不足竞品销量的四分之一。
配置争议:低价入门版被批“减配典范”
尽管起售价拉低至12.98万,但入门版配置引发用户强烈不满。 缺失360度全景影像、前排座椅加热、副驾电动调节等基础功能,被媒体称为“燃油车时代的低价引流策略”。 顶配版(15.98万元)虽配备激光雷达和Momenta 5.0智驾系统,支持城市NOA辅助驾驶,但续航仅550km;而同价位的零跑C10续航达650km,且标配800V高压快充。 消费者质疑:“既然用比亚迪刀片电池,为何不直接买更便宜的比亚迪? ”
横向对比:性价比遭国产车型全面碾压
以热销竞品零跑C10为例:起售价13.28万元,续航605km,标配800V快充和L2+级智驾,内饰采用软质材料包裹。 反观bZ5,13.98万元版本仍无全景影像,硬质塑料内饰被批“廉价感强”。 智能化层面,尽管丰田宣传其搭载33颗感知硬件,但实际体验未经过市场验证;而华为、小鹏等品牌的智驾系统已积累大量用户口碑。
内部定位:bZ系列的“独苗希望”
在丰田电动阵营中,bZ5已是销量支柱。 6月数据显示:bZ3售出975辆,bZ4X仅2辆,bZ5以1409辆成为系列销冠。 一汽丰田将这款车视为“合资新力量”的关键落子,销售总经理董修惠亲自站台,强调其“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代表丰田本土化战略的突破”。 但对比品牌整体表现——6月一汽丰田总销量达72209辆,同比增长14%——新能源车型的弱势愈发凸显。
市场策略:定价与需求的错位
业内分析指出,bZ5的尴尬源于“割裂的定位”:入门版靠低价吸引关注,但实用配置缺失;中高配价格上探至16万区间,却难敌国产车型的科技体验。 有观点直言:“若全系降价2万元,或能激活市场。 ”而丰田寄予厚望的智驾功能,仅顶配专属,进一步分化了目标用户。
竞品围剿:燃油与电车的双重夹击
bZ5的竞品名单暴露了生存压力:纯电领域需直面零跑C10、小鹏G6、比亚迪海狮07 EV;燃油市场还要迎战本田冠道、大众探岳L等传统热销SUV。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产N7凭借6189辆的首月成绩,已证明合资品牌在电动市场仍有突围可能,但前提是产品力足够差异化。
用户画像:谁在为bZ5买单?
实测反馈揭示核心用户群:看重合资品牌背书、对保值率有执念的家庭消费者。 一位车主表示:“12万多买丰田SUV,电池还有8年质保,图的就是省心。 ”但对科技配置敏感的年轻群体普遍转向国产——零跑C10的买家直言:“多花1.3万,续航多55公里,还多了激光雷达和真皮座椅,丰田的诚意在哪? ”
安全牌失效? 实测优势难掩市场冷遇
丰田试图以安全性能建立差异化。 bZ5曾进行“真人深水逃生测试”和“高速碰撞实景试验”,全系标配膝部气囊。 然而,在消费者调研中,安全因素仅排在购车决策的第四位,前三名分别为续航、价格和智能配置。 当竞品在核心维度全面领先时,丰田的“安全牌”收效甚微。
产能与交付:订单火爆≠实际转化
一汽丰田官方曾高调宣传“bZ5上市订单火爆”,但未公布具体数字。 从1409辆的实际交付看,产能爬坡或存在瓶颈。 对比广汽丰田铂智3X——上市首月交付6030辆,产能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明显更高。
合资电车的集体困境
bZ5的处境是合资品牌电动化转型的缩影:大众ID.系列、本田e:NP系列均未能复制燃油车时代的辉煌。 当国产车型以每季度一次OTA的速度进化时,丰田的“保守策略”显得迟缓。 一位经销商透露:“来看bZ5的客户,最后三成选了卡罗拉混动。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