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将整治,多家车企发声回应

一夜之间500个账号被查,汽车圈“黑水”江湖彻底变天?[工信部数据]雷霆出手,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已启动,非法牟利、虚假宣传、恶意诋毁全面围剿。这场席卷全行业的净网风暴,正撕开流量背后的暗战黑幕。

过去三年,汽车行业相关网络投诉量年均增长47%,其中超六成涉及不实信息与恶意攻击[中消协报告]。曾经靠“拉踩”博流量的网红经济,在新能源赛道被推向极致。一位百万粉丝测评博主坦言:“我们拿到的脚本,90%都要求突出竞品短板。”某MCN机构内部数据显示,制造对立话题的视频平均点击量是中立评测的3.2倍。这种扭曲的算法逻辑催生了畸形生态——不了解三电系统的主播大谈技术缺陷,未经历长途测试的KOL断言续航虚标。今年8月,“猎狐网”发布十余篇针对江淮汽车的负面文章,称其电池存在“自燃隐患”,经市场监管部门核查,相关说法无任何检测依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类似案例在2024年累计引发车企维权诉讼达89起,同比激增121%[中国裁判文书网]。

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将整治,多家车企发声回应-有驾

风波不止于外部。部分车企高管也深陷舆论漩涡。奇瑞营销公司一名负责人今年5月在车主群公开贬低竞品为“烂车一台”,录音流出后引发轩然大波。此类行为虽属个人言论,却因身份特殊形成事实上的品牌背书,构成变相诋毁。更隐蔽的是“影子公司”操作链: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操控25个MCN机构,通过养号矩阵发布软性黑稿,单月获利超280万元。截至9月10日,该团伙已被追究刑事及民事责任,成为本次整治首个典型案件。

面对乱象,主流品牌集体亮剑。长城、极氪、长安相继设立专项举报通道,极氪上线48小时响应机制,对造谣账号发起批量诉讼。吉利汽车网络不实信息举报中心运行三个月以来,接收有效线索1372条,协助公安机关锁定6个有组织传播链条。广汽埃安则启用AI舆情监测系统,可实时识别抹黑话术模型,准确率达91.6%[企业技术白皮书]。而鸿蒙智行直接公布维权成果:500余个关联账号被封禁,多个自媒体主体面临索赔。这背后折射出技术品牌的零容忍态度。

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将整治,多家车企发声回应-有驾

行业自律正在重构竞争底线。岚图CEO卢放明确表态将加强内部管控,杜绝任何形式的“黑公关”合作。张翔指出,当前车企数字营销预算中,KOL投放占比已达38%,但合规审核流程缺失率超过60%[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研]。新规实施后,所有宣传内容需留存原始数据备查,夸大续航、虚构对比场景等行为将面临行政处罚。某合资品牌市场总监透露:“接下来新车发布会,法务团队要提前两周介入脚本审查。”

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将整治,多家车企发声回应-有驾

这场整治不是短期运动,而是行业成熟的必经之路。当流量红利见顶,恶性质控让位于真实体验,消费者终将用订单投票给值得信赖的品牌。清朗网络空间的背后,是中国汽车从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转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