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这事儿一出来,有没有一种“主考官亲自下场答题”的既视感?
魏建军,要去亲自驾驶长城的车,征战2025敦煌越野耐力赛了!
老魏自己身上本就赛车手的标签,突然“加量不加价”,名副其实要把掌门人下场玩成行业头条。
你一琢磨,这其实不就是自动送到自己造的“试炼场”嘛!
可咱回头再想,这种玩的精神,搁在世界车企史上都极其罕见——尤其在中国汽车圈子里,更是旱地拔葱,独一份。
啥叫高光时刻?
魏建军刚带着长城在环塔拿了冠军,转头又代表中国车企第一人,开着自己工厂产的家伙,杀进荒漠泥沙、戈壁峡谷。
要说刺激,连车迷都哆嗦。
可问题也就出来了。
这是纯粹的个人秀,还是中国汽车集体狂飙文化的新地标?
或许,这背后,有更大的故事埋着线索。
先别着急喝彩。
汽车圈子里,老板亲自开车下赛场,这真的常见?
翻遍前几年,无论丰田、本田还是大众、奔驰,掌门人大多坐办公室,做指挥官,不太会直接握方向盘拼命。
魏建军是打破这规矩的人,这一小步,放大到全行业,无疑掀起了不小的浪花。
有网友打趣说:“老板不怕车翻了,说明对自家车是真有底气。”
听着像段子,仔细一想还真不是虚的。
你造车还不敢开自己造的车去极限场景冲一冲,那就别提‘品质’二字了。
这跟厨师敢不敢自己吃做的菜是一个道理。
不过换成越野赛,油门一踩,真实力一目了然——小猫钓鱼靠耐力,汽车拼的是技术和可靠性。
偏偏敦煌耐力赛还不是温室里的比赛。
全程一千多公里,各种戈壁、风沙、盐碱地、公路边缘、古河床……你说是普通试驾,那也太玩笑了。
这些,破坏轮胎、咬车底盘的地貌,在业内都声名狼藉。
出点小差错,别说成绩,连安全都有考验。
魏建军敢下场,不仅是把自己当小白鼠,也是给中国造车教科书添补空白。
再说,这管理一家公司几十年,背着数万员工的饭碗,最大程度能把“爱车、懂车、敢车”仨词拧成一股绳的国内企业家,非他莫属。
事实上,魏建军几乎和长城汽车绑在一起二十多年,年年都跟车不离不弃。
别人开会讲战略、聊未来,魏建军直接在工地穿着夹克说:我今天试试这新车型底盘震不震,转向准不准,油门踩到底什么反应。
据说长城内部都有段子,说魏总能一脚踩出底盘调校的毛病,回头技术部门得加夜班。
这种“强迫症”似的爱好,拼的不只是执念,也是眼界和手艺。
往大了说,这就是中国版“丰田章男”——人家丰田章男已经70来岁,还年年下场赛车赛,没点热情根本不会这样折腾。
赛车之于车企,远比表面热血要深得多。
你要真想进步,就得上赛道。
危险吗?
当然危险,但是没经历赛道的车,落地就注定是半吊子。
你要说越野越难驾驭,那未免太低估中国汽车现在的骨头——其实,这正是魏建军想证明给全世界看的地方。
为啥长城能在中国越野车市场立根,不去仗外资品牌的光?
一方面,是持续不断的赛场试炼,一方面,是理念根深蒂固:车得会造,还得敢玩,敢用。
这条路,别人说得多,真走下来的,没几个。
再往深里看,魏建军的这一小步,让国内汽车行业再次照镜子。
车企几十年发展,大部分时候都在技术层面、价格上狠卷。
啥自主发动机、混动系统、电动智能,数不清的专利和参数,拿得出手的太多了,但是,汽⻋精神、汽车文化这碗饭,谁来盛?
别的不说,文化这东西就像酱缸,得先有人敢揭盖,敢下筷子,才有后厨众人跟风卷。
纵观全球成熟车市,汽车运动是从“小圈子自嗨”走到“全民娱乐”的。
F1怎么海量吸金?勒芒24小时如何带火城市经济?
场内场外的联动,背着几百亿资金盘旋,早就不是单看冠军那么简单。
连上海今年自己都站出来说,F1带动的消费、文旅一块块加起来,直接经济效益破五十亿。
怪不得国际巨头都喜欢往赛事上下功夫。
然而国内呢?
十几年,中国汽车销量一直撑着世界老大,但文化、运动、赛事氛围,说白了还泡在温水里。
一来赛车门槛高,二来比赛费用大,三来群众认知淡——直接劝退一大片热血青年。
君不见买越野车当通勤的很多,真敢拿到专业赛道去折腾的少之又少。
这里面环境限制很多,可没有头部企业和人物站出来领路,说服力总归弱。
魏建军这波,算是砸开第一块天窗。
他人设立住了,文化氛围自然而然就滚雪球,未来车企之间拼的不再只是电机噪声低不低,屏幕大不大,价格卷不卷,而变成谁更会讲故事,更敢玩车,更能让消费者玩上瘾,这才是真正汽车品牌的第二春。
有人说,这事短时间影响有限,中国汽车文化离德国日本还早着呢。
但每个时代的翻篇,都是从有人迈出那一步继而激发“连锁反应”开始的。
长城汽车以前不是越野车的老大,现在是了。
中国人亲自把自己的越野车开进世界级沙漠,这画面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耐力赛场上,发动机高温干转、底盘被戈壁搓,零部件在极限条件下一口气“裸奔”数千公里,这种残酷,大部分日常用车根本碰不到——可这些赌上的,是中国汽车造车水平的底气和胆气。
往前走一步,赛事上的经验会反哺到量产车,从此以后,你在市区堵着红绿灯,脚下踩的底盘和发动机,其实早就在沙漠风沙里经历过锤炼。
长城汽车就爱玩这个:赛场磨砺产品,市场收割口碑。
老魏也说了,光摘冠军奖杯没啥用,四五万组数据和经验最后要吃到用户嘴里,才算本事没白练。
这股务实劲、较劲儿劲头,其实正是中国车企该具备,也是曾经缺失的品质。
跳出来看,这一动作最有意思的反而不是圈内人关注的技术、榜单,而是魏建军本人的“人格IP”。
互联网时代,品牌不是冷冰冰的符号,而是活生生有故事的“带头大哥”。
你造车厉害、不如你“会说话”;你会批发,不如你“有圈子”。
魏建军掌门人亲自赛车这个形象一立,整个长城都跟着“有温度”了。
以后看到长城标志,不光想起皮实耐用,还会联想到一种敢于挑战极限、玩得起拼得起的企业气质。
说不定,粉丝都自发“抬轿子”,越野改装、赛车朝圣,整个用户社群能滚出新局面。
很多人忽略,中国人虽然早已习惯开着各种国产车南征北战,但从骨子里,有多少人敢说:“我就是中国车粉!”?
缺的恰是文化底蕴与身份认同。
有了魏建军这杠杆,点燃一拨爱车的热情,不是没可能的事。
还有一层,赛事经济和旅游、文化、科技捆绑,简直就是下一个风口啊!
以后没准看一场比赛,顺带实现文旅消费、拉动就业、拉起自驾游热潮。
这些产业联动,想想都让行业人血脉偾张。
而最核心的,那画面:主厨亲自炒菜、老板亲自试吃、车企老大直接下赛道,谁敢说不是对中国汽车的自信表白?
这才是中国车真正要“对世界宣布”的心姿态。
归根结底,魏建军的这一步,直接在中国汽车行业刻上了一个时代转捩点。
中国车不只是能跑、能省油、便宜堆参数,还可以燃、可以浪、可以玩出花样。
汽车卷技术参数卷到头,剩下的牌桌,拼的是谁更有灵魂。
长城玩了张带头冲锋的“王牌”,行业更应该被一股子文化自信和冒险精神点燃。
一句话——中国车,终于不是别人的跟跑者,有机会把属于咱们自己的故事带到赛道、带进世界!
你说,这一小步,算不算迈进了中国汽车“玩出圈”的新纪元?
你觉得企业家的带头作用,改变中国汽车文化,到底能有多少想象空间?
来,用留言咱们接着聊。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