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利润下滑,受美关税冲击,新车裁员齐上阵

2025年,奥迪迎来了它并不想要的里程碑:利润断崖式下滑,销量持续阴跌,集团上下乌云密布。刚刚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堪称一剂清醒剂——13.46亿欧元的税后利润,同比暴跌37.5%,刷新了奥迪业绩遇冷的三连冠。资本市场早已预料经营有难,但这幅赤裸裸的财务画像,依然让业界瞪大双眼,怀疑是不是年报里夹带了几颗泪花。

“主要是美国关税搞的鬼,还有企业转型压力!”奥迪CFO里特斯贝格尔的解释逻辑缜密,一口气点了外患内忧。表面看是美方25%进口关税直接砍掉6亿欧元利润,实际伤的却是奥迪赖以为生的全球布局。

北美市场曾经是奥迪的救命稻草。去年中国市场被本土品牌围追堵截,美国市场多少接住了奥迪的“下坠嫦娥”。谁料今年二季度美销量突然溃败,16.2%的降幅让人怀疑经销商是不是集体罢工。而作为曾经的奶牛,中国市场更是泥足深陷。比亚迪等本土新贵风头正劲,欧洲豪华品牌的高冷光环在新能源风暴下,一夜之间成了“昨日黄花”。全球来看,奥迪交付量跌了6%,只有79.4万辆。即便纯电动车型交付同比暴涨32%,依然难挡颓势。

奥迪利润下滑,受美关税冲击,新车裁员齐上阵-有驾
奥迪利润下滑,受美关税冲击,新车裁员齐上阵-有驾
奥迪利润下滑,受美关税冲击,新车裁员齐上阵-有驾
奥迪利润下滑,受美关税冲击,新车裁员齐上阵-有驾

别以为只有奥迪在墙头草,母公司大众集团也跟着折戟。账本上赫然写着:美国关税让大众多掏了13亿欧元成本,集团半年利润同期下滑33%,二季度更是“暗夜急行军”,利润暴跌36.3%。此刻,欧盟车企头顶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美国关税——比所有科技创新都“落地有声”。看看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4—5月德国对美汽车出口下滑23.5%,这脸被扇得啪啪响,连英国的捷豹、意大利的法拉利都陪着吃土。

压力山大之下,奥迪不得不“当机立断”——业绩预期大幅下修,2025年营收指引下调至650-700亿欧元,营业利润率只敢定在5%-7%。这态度,和过去那种“高处不胜寒”的矜持已天差地别。

奥迪利润下滑,受美关税冲击,新车裁员齐上阵-有驾
奥迪利润下滑,受美关税冲击,新车裁员齐上阵-有驾

遇到难题,奥迪倒也没学会“葛优躺”,而是干脆主动“刮骨疗伤”。首要法宝:削减成本。奥迪计划到2029年底在德国裁员7500人,年底前敲定在美国建厂的重磅决策,以对抗关税的“魔咒”。据说,这一美国产能布局早在特朗普时代就摇摆不定,没想到拜登在贸易战接力赛中也兴致高昂。可是,厂子能否如期落地,还得看别人的脸色。

与此同时,奥迪加速新车步伐,年内打包推出10款插电混动车型,急于给新能源“风口”装上自家翅膀。大众集团CEO布鲁姆隔空打气:“2025年大概率触底,2026年乐观一点。”但能否如愿,没有数据保证,全凭奥迪自己能不能带领德国机械美学撑起新一轮风潮。

不可讳言,汽车行业的“高原反应”早已蔓延。斯特兰蒂斯关停五家美国工厂、捷豹路虎暂停出口、法拉利捂紧钱包……巨头们都在经受政策和市场冲击。此时的奥迪,只是站在聚光灯下,被动演绎“老营销新伤疤”的角色罢了。

但危机未必不是好事。奥迪不是第一次直面“断崖”,而这次“公司史上最大规模转型”如果做得好,说不定能把内部的顽疾一并清理,在新旧交替里找回昔日“奥王”的风范。当然,10亿欧元的年度成本瘦身计划能否瘦得又快又健康,终归要等市场来打分。

话扯回来——市场容不得情怀,豪华品牌也要甩掉包袱重新出发。在喧嚣与怀疑中,奥迪究竟能否跑赢自己设定的终点线?这一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以上数据均引自奥迪官方财报,图片与资料来源公开渠道,本文供参考。)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