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周末的剧本,还是那么熟悉——周五猛如虎,周日原形毕露。
这不,新加坡站刚结束排位赛,朋友圈又炸锅了。汉密尔顿一脸无奈地甩出一句:“我以为我能拼个杆位。”结果呢?Q2就被淘汰了。他说他想换中性胎再冲一圈,车队却说时间不够、油也不够。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耳熟?每年总有那么几站,法拉利跑得风生水起,所有人热血上头,以为春天来了,结果第二天就降温下雨,直接打回原形。
勒克莱尔更绝,赛后张口就是:“我的目标是复制里卡多2017年那场从第10位发车夺冠的奇迹。”这话放出来,连隔壁车队的机械师都忍不住笑出声。2017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那时候维斯塔潘还在抢最佳新秀奖呢。现在你说你要复刻那种神迹,谁信?但你还真不能说他没胆量,毕竟敢说这种话的人,至少心态没崩。
可问题是,光靠嘴皮子赢不了比赛。看看数据吧:FP2阶段,法拉利包揽一二,整个围场都在喊“红色复兴”。国内某体育频道的解说员甚至提前开香槟,说维斯塔潘这次悬了,迈凯伦和法拉利联手围剿,机会来了。结果排位赛一开跑,勒克莱尔撞车,第十起步;汉密尔顿差一步进Q3,排在第11。什么叫高开低走?这就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
你不能说他们没速度。皮亚斯特里也在Q3撞了,但他好歹拿了第九,诺里斯第七,实际发车顺序也就差两三个位置。可法拉利这俩,一个撞墙,一个被拦在Q2,节奏全乱。问题出在哪?不是车不行,也不是人不行,而是车队决策和车手执行之间总差那么一口气。关键时刻掉链子,已经快成他们的标签了。
其实吧,赛车这东西,比的不只是单圈快慢。它是系统工程,是策略、沟通、心理、天气、轮胎管理的综合较量。法拉利这些年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天赋异禀的学生,平时作业写得飞快,考试时偏偏算错小数点。你气不气?气。可他又确实有那个底子,让你舍不得彻底放弃希望。
这次新加坡夜战,正赛才是重头戏。高温高湿,轮胎衰竭快,万一出安全车,还真未必没机会。勒克莱尔那句话虽然听着像吹牛,但F1历史上,从没说过“不可能”这三个字。只是下次能不能别等到最后才想起来换胎?能不能别在关键节点犯低级错误?
话说回来,车迷图的不就是这份悬念吗?哪怕知道大概率又要失望,可只要灯还没熄,引擎还没响,心里那点火苗就不会灭。你说对不对?
赛车不是看谁起步最快,而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还不犯错。
资料来源:motorsport.com, formula1.com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