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腾势N8L开启预售,预售价31.98万至34.98万,路面预瞄2.0成为细分市场的新标配。站在发布会现场,手指沿着中控边缘滑过,冷金属触感像在提醒我这不是概念车。
同事低声问:‘这车真有六座吗?’我答:‘第三排也能坐人,空间要自己坐一遍才知道。’
官方数据里:储物49处(样本少/估算)、后备厢1128L、0-100 3.9秒(样本少)、制动距离35.4米(体感/待验证)。
现场技师轻声问:‘三排怎么定位?’我答:‘脚伸直点就好,前后滑移10厘米就能让后排坐满。’
实操差别来自同价位的对手。N8L的第三排可角度调节、前后滑移10厘米;对手若有第三排,多半坐面窄,或者不能前后滑移。
把供应链想成日常超市货架,缺货时你就得用替代品;研发也是,设计上的小改动要等零件到位才敢大张旗鼓。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个不起眼的记录:座椅调节铰链的装配其实比想象的更讲究。
有个没细想过的猜测:也许未来家用车的安全传感会比驾驶乐趣更重要,这只是猜测,暂时不确定。
自我更正:前文把六座说得有点夸张。其实真正重要的是安全、灵活驾控和第三排的舒适度,六座只是定位语言的一部分。
(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们买车时最看重的是安全还是空间?如果未来三年,家用PHEV的实际成本到底落到哪儿,你会因为这点就放弃吗?如果家里有老人孩子,后排的舒适程度会不会成为决定性因素?
我承认,麻烦总在充电、保养和清洁方面出现,这事儿有点让人嫌麻烦。
临场小计算:日常通勤50km,电动模式占60%,电价0.6元/kWh,充电成本约20元/月;剩余40%用汽油,油耗3L/100km,月油费约60元,总计约80元/月(样本少,未考虑充电设施折旧)。
同事小王说:‘这车一上手就稳,后排坐人就像在客厅。’
若你把安全、空间和家庭协作放在同一张座椅上,下一步应怎么选?方向盘下方静默的转向阻尼,会不会成为你决定的那根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