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能在停车场通过一个保险杠上的螺丝认出这是标致408还是308,这种技能,在今天,约等于一种行为艺术。一种不务正业的,充满了中年人最后倔强的,但又毫无意义的行为艺术。
这就像孔乙己坚持要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但现实是,你连买一碗酒的钱都没有了。在今天这个车圈,你还在研究人家的镀铬条是贴在格栅上还是保险杠上,那边车企老板已经心态爆了,正在直播间里表演徒手劈砖,就为了多卖两台车。
时代变了,朋友们。过去我们看车,看的是设计,是传承,是所谓的品牌DNA。那时候的车企,还讲究一个体面,设计师们像是雕琢艺术品一样,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每一根线条的曲率,讨论着转向灯放在后视镜底座还是镜体上,哪个更能体现法兰西的优雅。他们把这些细节,当成是一种密码,一种车迷和品牌之间的默契。
但现在呢?现在的车圈,不是存量竞争,是黑暗森林。是修仙小说里的末法时代,大家为了抢夺最后一点灵气,已经顾不上什么仙风道骨了,直接开始吸人血了。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我的蛋糕做得比你更精致,而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谁都别吃。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在这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下,你跟我聊标致408和308的风挡玻璃供应商是圣戈班还是福耀?这重要吗?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下个月这两款车还在不在产?这个品牌明年还做不做C端业务?销售顾问会不会明天就提桶跑路去卖冰箱彩电了?
我给你们演绎一个场景,一个经典车企的设计评审会。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设计总监,正在PPT上展示他们耗时两年,从卢浮宫的雕塑上找到灵感,设计出的一条完美的腰线。他激情澎湃地讲:“这条线,我们称之为‘胜利女神的微笑’,它代表了我们品牌……”
话还没说完,市场部的小年轻一脚踹开会议室的门,满头大汗地吼道:“老大,坏了菜了!隔壁那个新势力,刚刚发布了新车,带冰箱彩电大沙发,续航八百公里,零百加速三秒,最关键的是,价格比我们这款没影儿的‘胜利女神’还便宜十万!”
CEO的脸当场就绿了,一把将设计总监的PPT砸在地上,红着眼睛说:“胜利女神?我让你胜利!现在!立刻!马上!给我把那个该死的冰箱塞进去!车头给我改成三体人看了都想回炉重造的样子!大灯要像雷电法王杨永信的眼神一样犀利!今天设计不出来,你们整个部门都给我去一线卖车!”
这就是现实。你以为车企在搞设计?不,他们在搞闪电战,在搞军备竞赛。什么设计语言,什么家族传承,都得给成本和配置让路。前脸不再是品牌的名片,而是军火展示架,上面堆满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恨不得把自家供应商的家底都掏出来挂在上面。今年流行眯眯眼,明年就给你改成铜铃大眼,后年直接一块LED屏幕糊上去,天天给你播放“机你太美”。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也曾经是那种细节控。我真的拥有过一台老款的德系车,我能跟你聊半天它那个车门拉手的阻尼感是多么高级。但现在,我的心态变了。我悟了。我现在看车,逻辑非常简单粗暴。第一,这家公司看起来像不像三个月内会倒闭的样子?第二,它的智能驾驶,能不能在我快要追尾的时候,哪怕是像个“压缩毛巾”一样突然膨胀一下,帮我刹住车?
自动驾驶的关键在哪里?不在特斯拉,不在那些高大上的实验室里。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场景,在中国的三线城市,在那些神出鬼没的“老头乐”面前。只要“老头乐”能出其不意地横穿马路,只要大爷能躺得比博尔特还快,任何吹上天的智能驾驶系统都得跪。你算法再牛逼,能算得过人性的不确定性吗?能过,就是能过。过不了,就是一堆废铁。
这时候,你再回头看那些所谓的“辨识密码”,比如镀铬条、雾灯形状,就显得特别可笑。这就像两个穿着金钟罩铁布衫的武林高手在华山之巅对决,你却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分析他们俩的护腕花纹哪个更复古。大哥,他们下一秒就要互扔炸弹了,谁还管你那花纹啊。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品牌玄学的存在。比如奔驰,比如特斯拉。买这些车的人,他们的决策逻辑跟我们这些凡人是不一样的。你跟他聊性价比,他跟你聊品牌价值。你跟他聊配置,他跟你聊信仰。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徽。它是一种社交货币,是一种不需要解释的身份证明。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就算把所有配置都砍了,只要那个T标还在,他还是会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一辆车,而是维护自己这种信仰的正确性。
所以,归根结底,现在这个时代,靠保险杠认车这门手艺,已经从一门实用技能,退化成了一种小众的、带有怀旧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证明不了你有多懂车,只能证明你可能有点闲。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个怨妇,对着工业时代的遗物絮絮叨叨。
妈的,卷死大家就开心了是吧?!
所以现在怎么认车?很简单。看那个前脸,哪个看起来最不像车,哪个看起来最像一个急于证明自己的数码产品,哪个堆的料最多,哪个最颠,那八成就是新势力。而那些还在纠结镀铬条应该粗一点还是细一点的,大概率是还在梦里的传统车企。就问你怕不怕?所以别再研究保险杠了,有这功夫,不如研究一下哪家车企的财报更好看,这才是真正的生存密码。别问,问就是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