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拍卖槌第六次落下,发出那声清脆又决绝的响声时,长沙的冬天好像才算真正来了。
广汽菲克的那个厂子,曾经高大、年轻、充满能量,一夜之间,就成了历史书里的一张旧照片。
3.48亿,江苏一家搞工程的公司带走了它的魂——那些德国冲压线、喷涂机器人,甚至还有没搞明白的研发项目;6.02亿,蓝思科技拿走了它的壳——那片巨大的厂房和土地。
我翻了翻那份长得吓人的拍卖清单,密密麻麻的,像一份写给工业时代的遗嘱。
小到一颗丝杠、一个传感器,大到整条生产线,都标好了价码,等着被拆走。
最骚的操作是,买家还得交两千万押金,限你五个月内把这些家伙事儿全搬空,不然就归别人了。
这哪是拍卖,这简直就是一场限时拆迁,告诉你别想着让这些钢铁巨兽复活了,赶紧大卸八块,各找各妈。
这事儿魔幻就魔幻在,接盘的两位,没一个跟造整车沾边。
江苏卫正,听名字就知道是干工程的,买回去一堆汽车设备,难不成要改行当“钢铁侠”?
脚指头想想都知道,大概率是拆零件卖钱,剩下的当废铁回炉,榨干最后一滴价值。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只有最冰冷的成本核算。
蓝思科技就更有意思了。
一个做手机和车载玻璃屏幕的大佬,离这个汽车厂不远,跑来接手一片随时可以推倒重建的地皮。
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太对劲,但你把这事儿放到长沙整个产业布局的大棋盘上看,味道就出来了。
土地不能闲着,制造业的火不能灭。
既然汽车的发动机熄火了,那就换个电子心脏跳动一下,也算没浪费这片风水宝地。
政府在中间牵线搭桥的身影,几乎是若隐若现。
回想当年,Jeep这个牌子在中国市场也曾是奇迹般的存在,是“诗和远方”的代名词。
这个长沙工厂,就是那个汽车梦的实体化身。
但梦醒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GF2项目那些还没来得及转为固定资产的设备,静静地躺在清单上,像一个还没出世就夭折的孩子,无声地诉说着菲克在停摆前早已名存实亡。
技术断档,研发中断,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卷的汽车市场里,你稍微一打盹,醒来时就已经在泥潭里摸爬滚打,再也爬不出来了。
过去我们谈制造业升级,是搬厂、换人、换个新logo继续生产。
比如某个厂子从东莞搬到越南,工人换了一批,但机器还是那些机器,产品还是那些产品。
现在呢?
是拆解、分售、各自处理。
这已经不是产业转移了,这是产业的“遗体告别仪式”。
产能过剩的清理,越来越像一场仓皇的大甩卖,谁抢到就是谁的,至于抢到的是宝贝还是垃圾,全凭眼光和运气。
你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场景:曾经用来组装一辆辆越野车,承载着无数家庭翻山越岭梦想的地方,现在变成了生产线上的一块块车载屏幕玻璃。
从造“腿脚”的核心,变成了造“眼睛”的配件。
这听起来有点降维打击的意思,但现实就是这么骨感。
资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猎犬,它永远会奔向血腥味最浓、能最快填饱肚子的地方。
当汽车厂这头“大象”倒下后,它们不会再去寻找另一头大象,而是会迅速扑向周围那些小而肥的“兔子”——比如新能源、电子元件这些能快速盈利的新风口。
这事儿表面看,是广汽菲克在中国市场的彻底溃败,是一场商业上的破产清算。
但往深里挖,你会看到一幅更宏大的产业迁徙图景。
设备被拉走了,土地还在,只是换了主人,换了玩法。
有人觉得这是无奈之举,是实体经济的悲歌;也有人把它看作是新的机会,老路走不通,就得有人趟出一条新路。
当Jeep的铁蹄声在长沙的上空渐渐远去,当蓝思科技的玻璃工厂亮起灯火,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是该为新的就业机会欢呼,还是该为那个曾经触手可及的“汽车梦”碎了一地而点上一根烟?
这笔产业迁徙的账单,最后到底会算在谁的头上?
没人知道答案,因为时代这辆列车,从不等人,只会呼啸而过,留下一地尘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