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坐进一辆新车里,感觉跟钻进一个网吧包厢似的,屏幕比脸都大,功能多到说明书比新华字典还厚。
开个车而已,又是K歌又是看电影,再过两年,我怀疑都能在车里开直播打PK了。
你以为这是车企良心发现,想让你开车不无聊?
错了,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大型的焦虑甩卖会,主角就是那些曾经靠发动机和变速箱横着走的传统车企。
时代变了,现在汽车的战场,早就不是马力越大越牛逼,而是谁的屏幕更亮,谁的语音助手更骚。
车,正在从一个“机械产品”,异化成一个“带四个轮子的手机”。
而就在这场所有人都手忙脚乱的转型浪潮里,上海一家叫“博泰车联”的公司,靠着给这群焦虑的传统大哥“卖脑子”,把自己卖上了市,第一天就暴涨53%,市值干到了230多亿。
魔幻吗?一点都不。
这背后,是一套教科书级别的商业逻辑:当巨人学不会跳舞的时候,就去卖给他一双最骚的舞鞋,顺便按年收取服务费。
一
传统车企的痛,比失恋还痛。
这么多年,他们研究的是什么?发动机热效率,变速箱平顺性,底盘悬挂的支撑。说白了,就是一堆钢铁和机械的排列组合。你让他们去焊个车架,闭着眼睛都能给你焊出花来。
但你让他们写一行代码,那感觉就像让施瓦辛格去绣花,一身的腱子肉,就是拿不稳那根针。
过去,车载系统就是个收音机加个CD机,顶天了给你个连蓝牙都费劲的导航,这玩意儿他们自己找个小外包就能糊弄。
但现在呢?消费者被特斯拉、被新势力惯坏了。
上车得是智能语音,导航得是实时路况,屏幕操作得跟iPad一样丝滑,还得能OTA在线升级,今天多个功能,明天修复个BUG。
这套组合拳,直接打在了传统车企的肺上。
他们会做发动机。他们会搞底盘。他们会焊钢板。
但软件呢?软件就是他们的克星,玄学一样的存在。
自己从零开始搞?拜托,人家互联网公司迭代一个APP都得几百上千号程序猿996,你一个车企,基因就不对,等你把系统磨出来,黄花菜都凉了,友商的车都开始在天上飞了。
这就是博泰车联这种公司的生存空间,也是他们的黄金赛道。
博泰干的事儿,说白了就三个字:卖“脑子”。
它搞出了一套所谓的“软件+硬件+云端”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
这是什么意思?
我给你翻译翻译,就是给你一套精装修的脑子,连网线都给你牵好了,车企直接拎包入住就行。
你的车壳子还是你的,但里面的灵魂,那个负责所有屏幕、所有智能交互的“域控制器”,是博泰的。
这玩意儿就是智能座舱的中枢神经,操作系统、芯片适配、云端服务,博泰全给你包圆了。车企只需要提需求,然后付钱,就能让自己的车,看起来像个21世纪的产物。
对于车企来说,这简直是救命稻草。
研发成本?省了。研发时间?短了。最重要的是,终于能在发布会上吹牛逼,说自家的车机系统“媲美鸿蒙,比肩安卓”了。
至于到底是谁开发的,谁在乎呢?反正用户买的是你家的车标。
二
博泰的生意经,念得相当明白。
他们知道,这碗饭的核心,不是卖一套系统就完事儿,而是要深度绑定,让你离不开他。
你看他们的收入结构,核心产品叫“域控制器”,收入占比从55%干到了76%以上,三年时间营收翻了近三倍。
这玩意儿就是那个“精装修大脑”的实体。
而且他们玩儿得更绝,这个“大脑”还分三六九等。
以前可能卖的是个能勉强算数的“小脑”,单价一千多。现在,随着高端芯片,比如高通8295的应用,他们开始卖单价三千多的“超级大脑”。
2023年,这种高端货才卖了1.2万件,到了2024年,直接飙到35.1万件,暴增28倍。
客单价上去了,利润空间自然就来了。
这就好比卖电脑,以前是卖个赛扬处理器的上网本,现在是直接给你上i9加4090,价格翻几倍,但体验确实不一样。
消费者觉得车变智能了,车企觉得自己的产品有竞争力了,博泰赚得盆满钵满,三赢,赢麻了。
但这背后,是拿钱烧出来的护城河。
2022到2024年,这哥们累计研发投入干了7个多亿。公司两千多号人,估计一大半都是工程师。专利拿到手软,一千七百多项。
这玩意儿赚钱吗?
不赚钱。财报上明明白白写着,连续三年,年年亏损,亏得底裤都快没了。2024年一年就亏了5.4个亿。
那为什么还要上市圈钱玩儿命干?
因为这个赛道,赢家通吃,输家滚蛋,没有中间态。
这就像一场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
现在的投入,不是为了利润,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是为了把自己的“大脑”装进更多的车里。一旦车企用了你的方案,形成了开发习惯和用户生态,再想换掉你,那成本就高了去了。
这不叫赚钱,这叫在牌桌上用钱买座位。先坐下,才有资格谈下一把赢多少。
所以,上市圈来的这10个亿,不是用来发福利的,是用来继续烧火的。继续搞研发,继续抢客户,继续把亏损的窟窿再续上一段时间,直到把对手都熬死,或者熬到自己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
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打法,一种商业模式上的“快种快收”,先不问收成,把地占了再说。
三
博泰的上市,其实揭开了一个残酷的真相。
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不再是两个汽车品牌之间的竞争,而是两个“生态”之间的对抗。
一个是像博泰这样,联合众多传统车企组成的“安卓联盟”,大家一起用一个开放(或者半开放)的平台,共同对抗外敌。
另一个,就是像特斯拉、华为、小米这种,从硬件到软件、从系统到生态全部自己闭环搞定的“苹果模式”。
你看,国内前五大OEM,有三家都用了博泰的方案。这说明“安卓联盟”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
但这事儿也有隐患。
对于车企来说,把自己的“灵魂”交给第三方,终究是有点膈应的。今天你可以是我的救世主,明天你做大了,会不会反过来拿捏我?会不会出现汽车界的“高通税”?
这都是未知数。
所以很多有实力的车企,一边用着博泰这种外部方案保命,一边也在偷偷组建自己的软件团队,搞自研。
这就是一场巨头之间的博弈。
博泰需要跑得更快,快到让车企觉得“自研不如买”,彻底放弃自己造轮子的念想。
而车企们则是在用空间换时间,用博泰的今天,换自己的明天。
这故事的结局,还远未到揭晓的时候。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其实乐见其成。神仙打架,凡人吃瓜。
他们打得越凶,我们车里的屏幕就越大,功能就越多,价格可能还越便宜。
只是下次你坐在车里,对着那个越来越聪明的语音助手说话时,可以稍微想一下。
驱动这个冰冷机器背后灵魂的,可能并不是你买的那个车标,而是一个你从未听说过的公司,它用几十亿的亏损,和几千名工程师的头发,为你换来了这份廉价的、唾手可得的智能。
商业世界就是这样,你看到的每一分便利,背后都有一场你看不见的战争。
而战争,总是需要烧钱的。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