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车出口翻倍,内卷整治见效,市场迎来新爆发

最近大家可能都感觉有点奇怪,一方面,新闻里天天说汽车市场“内卷”得厉害,车企们为了抢客户,价格战打得都快见血了,感觉生意特别难做。

但另一方面,官方发布的汽车销量数据又显示,市场不仅没垮,反而还在噌噌地往上涨,尤其是出口业务,简直是红红火火。

这到底是冷还是热,是好还是坏?

咱们普通老百姓都快被这些信息搞糊涂了。

插混车出口翻倍,内卷整治见效,市场迎来新爆发-有驾

其实,这背后并不矛盾,只要我们把这些数据掰开揉碎了看,就能明白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而积极的变化。

首先,咱们得聊聊那个所谓的“淡季”。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7月份的数据,说汽车产销量跟6月份比,确实是降下来了。

这在很多人看来,可能觉得市场是不是不行了。

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咱们得搞懂两个词,一个叫“环比”,一个叫“同比”。

环比,就是拿这个月和上个月比。

7月份天气热,很多人不愿意出门看车,而且这也是传统上车企进行设备检修、安排员工休假的时候,生产和销售的节奏自然会比冲刺年中业绩的6月份慢一些,所以环比数据下降是完全正常的季节性波动,每年都差不多是这样。

真正能说明问题的是“同比”,也就是拿今年的7月和去年的7月来比较。

插混车出口翻倍,内卷整治见效,市场迎来新爆发-有驾

这一比,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数据显示,今年7月的汽车产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超过10%,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两位数增长。

再把时间拉长看,从今年1月到7月,整个汽车市场的产销量比去年同期也增长了12%以上。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整个市场的大盘子是在稳步扩大的,今年的整体行情要明显好过去年。

所以说,所谓的“淡季”只是增长速度暂时放缓,而不是市场在走下坡路。

这就好比一个长跑运动员,他不可能全程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中途调整一下呼吸和节奏,是为了更好地跑完全程。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觉得现在是新能源车的时代,燃油车估计快没人买了。

但数据告诉我们,现实并非如此。

插混车出口翻倍,内卷整治见效,市场迎来新爆发-有驾

7月份,传统燃油车的国内销量,虽然比6月少了,但和去年7月相比,依然增长了8.4%。

这说明,在广大的消费者群体中,燃油车凭借其成熟的技术、完善的加油网络和没有里程焦虑的特点,依然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

很多人在买车时,还是会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间反复权衡、比较,这种现象恰恰说明我们的汽车市场是健康和多元的,消费者有充分的选择空间,而不是被某一种技术路线完全“绑架”。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那个让所有人都感到压力的“内卷”。

前段时间,车企之间的价格战确实打得非常激烈,今天你降价八千,明天我就敢送全套保险,消费者虽然短期内觉得捡了便宜,但这种无序的竞争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害的。

它会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上,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长远利益。

针对这种情况,行业协会及时出手,组织各大车企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规范市场竞争,把精力从单纯的价格比拼,转移到技术、品质、服务等更高维度的价值竞争上来。

这就是新闻里提到的“行业综合整治‘内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这个整治工作带来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当市场从混乱的“肉搏战”回归理性,企业能够更专注于打磨产品,消费者的信心也得到了提振。

插混车出口翻倍,内卷整治见效,市场迎来新爆发-有驾

大家买车的时候,不用再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刚提的新车,第二天就官方宣布大降价,感觉自己被“割了韭菜”。

一个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对厂家和消费者来说是双赢的。

看完了国内,我们再把视野放宽一点,看看中国汽车在全球是个什么水平。

有组数据非常能说明问题,根据相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汽车的总销量里,中国市场就贡献了超过四分之一。

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全世界每卖出四台新车,就有一台以上是在中国卖掉的。

我们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更是全球汽车市场的风向标。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平均市场渗透率大概在百分之二十多一点,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已经逼近百分之五十。

插混车出口翻倍,内卷整治见效,市场迎来新爆发-有驾

可以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蓬勃发展的局面,中国市场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拉动作用。

我们不仅在消费端引领潮流,更在生产和技术端,为全球的绿色出行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国内市场,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7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历史性地突破了70%。

这意味着,现在我们走进任何一家汽车销售市场,每十个买车的顾客里,就有七个最终选择了中国品牌的汽车。

这在十年、二十年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这背后,不是靠情怀,也不是靠低价,而是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来卧薪尝胆、厚积薄发的结果。

我们的汽车在设计上越来越时尚,在技术上,无论是发动机、变速箱,还是更前沿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在质量和可靠性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消费者是用真金白银投票的,这个70%的市占率,是中国品牌产品力得到市场公认的最好证明。

插混车出口翻倍,内卷整治见效,市场迎来新爆发-有驾

最后,也是最让人振奋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汽车正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汽车出口业务持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

在出口的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尤其受到海外用户的欢迎,7月份的出口量同比增长了1.2倍,翻了一番还多。

而在这批出海的新能源大军中,有一类车型的表现堪称“现象级”,那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它的7月份出口量同比暴增了2.2倍。

为什么插混车型在海外这么受欢迎?

我们不妨站在外国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

在欧洲、东南亚、南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充电桩的普及程度远不如我们国内这么完善。

如果让他们直接购买一辆纯电动车,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充电不便和里程焦虑问题。

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恰好完美地解决了这个痛点。

它既有电池可以充电,满足日常短途通勤的纯电行驶,做到零油耗、低成本;又保留了传统的发动机和油箱,在需要长途旅行或者找不到充电桩的时候,可以像普通燃油车一样去加油站加油,彻底告别里程焦虑。

这种“可油可电、远近皆宜”的灵活性,精准地契合了海外大部分市场的现实需求。

这充分说明,我们的车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把国内的产品搬到国外去卖,而是真正地研究了当地市场和用户习惯,提供了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不仅仅是产品的胜利,更是市场策略和商业智慧的胜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