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弹射成电车新噱头,门把手安全设计引关注,逃生难题亟需实用方案

电池弹射这个词听起来挺像什么科幻大片里的绝招,但现实中的汽车行业真把它整成了噱头,还想让大家“眼前一亮”。结果呢?不少消费者转身就皱眉头:这不就是舍本逐末嘛,关键时刻还得靠咱自己脚底的风。

说白了,汽车最基本的使命是什么?能把人安全送到目的地。这要是出事了,里面的人怎么快速逃生,才是压根需要花心思的地方。你电池再怎么弹得远、跳得高,真遇上火烧屁股的时刻,车里的大伙要是门打不开、窗砸不碎,再怎么科技范也免不了一身冷汗。

央视之前做过一期关于电动车安全的报道,点穿了电动车最大痛点:电池如果热失控,火势一般60秒内就渗透到车内。时间这么紧,别说“斯文点”逃生,慌了神俩动作可能都慢半拍。大家其实最关心的是,别到时候门把手找不着、窗户砸不开,安全带卡在身上出不来,让自家变成密不透风的铁棺材。

说到这,实验室里那些电池弹射技术开发团队的理工男恐怕要沉默了。电池弹射听着好像能在危险来临时,把“火源”甩出去,让整车保平安。但你琢磨一下,真正常见的事故场景——比如,车正跑着呢,旁边车道还跟着一队小轿车,弹射出去那不等于给别人添乱吗?停车场地下,弹出去可不就是火上浇油?韩国仁川那场地下车库起火,大火除了烧了140辆车,还祸害了一栋公寓楼,车主败走麦城,最后还是厂家出来帮忙处理才算了事。

至于有些行业高人说的,电池着火情况见多了,现在的弹射技术根本应付不过来。你想啊,充电的时候弹射,四周全是障碍和充电桩,那电池掉地上,分分钟点燃一片。车撞了弹不弹?车身都变形了,电池卡死在里头,弹射系统也就是个摆设,真弹出来说不定反而堵住逃生出口,救人还得靠人自己去砸开门窗。

电池弹射成电车新噱头,门把手安全设计引关注,逃生难题亟需实用方案-有驾

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现在大伙买电车,都在琢磨逃生这事。百万级豪车,门把手做成了全隐藏电控设计,顶尖科技先不说,关键时刻车门一锁,里头的人想开门简直难于上青天。外头人要帮忙开,也没工具砸窗。电池起火速度贼快,几分钟门没开,谁都救不出来。后来行内有点反思,相关部门立马敲定政策,强制隐藏式门把手加机械装置,部分全隐藏门把手干脆被彻底禁掉。车企统统要把开放式、半隐藏式门把手重新“翻牌”。

讲起来,这才是给人留一条活路。普通驾驶环境下,解安全带、拉门把手,是再熟练不过的动作。可一旦出事,慌乱起来哪有平时镇定,这些动作慢得可不是一星半点,有个小障碍都能成为致命问题。其实车企要是真为大家着想,该琢磨怎么让门锁“秒开”、安全带“随手解”。

电池弹射成电车新噱头,门把手安全设计引关注,逃生难题亟需实用方案-有驾

所以电池弹射技术一出圈,群众叫好的声音一阵没等热乎,负责批评吐槽的声音就如潮水般涌来。汽车不是玩具,涉及生命安全,买家花钱就是希望自己和家人坐得稳当,不是带着高科技去冒风险,更不是“科技无用”地耍花枪。

不少人觉得,电车现在玩了命往技术花活儿上卷,可往往把重要的命题丢了。搞得车内成了铁壳子,门把手一按没反应,电池一着急弹出去,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烧到谁头上。技术是好东西,可也别把本末给倒了。毕竟大多数人开车,只想平平安安,万一出事故,有把能开的门就已经谢天谢地。

电池弹射成电车新噱头,门把手安全设计引关注,逃生难题亟需实用方案-有驾

其实,电池弹射这事儿,行业里的工程师、企业甚至一些安全专家不是没琢磨过,都知道它最多算个锦上添花。真要老百姓常用,还是太理想化了。具体场景根本没那么适用——运动中弹不了,充电时弹不出,车祸时弹不动,地下车库更是伤人伤己。用的机会太少,反而带来一堆新麻烦,比如事故扩大、车主可能赔到破产,算下来真不如“就烧自己那辆”。

说到这,大家又得回头看看那些实用的安全设计。比如机械门把手、易解安全带、容易破碎的逃生窗,把这些好东西用在电车上,那才是真正给用户撑腰。之前那些豪车门把手电子锁死闹出来悲剧,让行内都清醒了,政策立马改,标准要求高,一点都不耍花头,真要做就是实打实地去给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归根到底,面对电动车火灾蔓延快、逃生时间极短的困境,行业应该琢磨点靠谱的逃生技术,少整新颖但没用的噱头。藏头露尾的门把手你再会设计,最后开不了门,那科技感都白搭。电池弹射再有想象力,真用起来还是鸡肋,还不如别耽误大家跑命来的快。

电池弹射成电车新噱头,门把手安全设计引关注,逃生难题亟需实用方案-有驾

装到真实环境里,任何多余的技术,都是耽误人逃命的大罪。咱们买车是选安全保障,不是玩命。自动弹射电池,听着惊世骇俗,真遇上大事,各位难保不成为炮灰。靠谱的安全设计才是硬道理,把门打得开,把安全带解得快,把窗口砸得碎,这些都不是大话,是事实。

现在是个越整越智能的年代,汽车除了跑得快、自动化之外,别把安全关扯在鸡肋上。面对新技术的涌现,行业还是要多点实在心,留条道给老百姓,可别到时候兜兜转转,技术玩到头,命丢了才知道后悔。

真正的聪明,还得让人活得明白。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