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款全新奔驰E级曝光,全息投影+ 3.1米轴距,还要啥S级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近期汽车圈讨论度最高的话题,莫过于 2026 款全新奔驰 E 级的谍照与配置曝光 —— 一边是网友喊着 “这尺寸和配置,直接抢 S 级饭碗”,另一边却有人质疑 “全息投影看着花哨,实际用车能用上几次”,两款声音把这款中大型豪华轿车推上了风口浪尖。

2026款全新奔驰E级曝光,全息投影+ 3.1米轴距,还要啥S级-有驾

中大型豪华轿车市场向来是 BBA 的 “必争之地”,宝马 5 系、奥迪 A6L 常年占据头部位置,2026 款奔驰 E 级的入场直接将竞争拉到新维度。

从已曝光的参数来看,新车起售价预计 49.8 万元,比现款宝马 530Li 低 1.2 万元,却标配了 3.1 米轴距 —— 这个数据比现款奔驰 S 级的 3.165 米仅差 6.5 厘米,后排腿部空间实测达到 920 毫米,比奥迪 A6L 长轴距版多出 45 毫米。

更关键的是,新车搭载的 2.0T 高功率发动机最大功率 258 马力,匹配 9AT 变速箱,零百加速 6.3 秒,比同价位宝马 530Li 快 0.2 秒,油耗却低了 0.3L/100km。这样的 “参数倒挂”,让 “抢 S 级用户” 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新车中控区域取消了传统仪表盘,取而代之的是贯穿式 AR-HUD 全息系统,支持导航信息与路况实景叠加,在高速路段测试时,车道保持提示和限速标识会直接投射在前方路面上,视觉距离约 15 米,比传统仪表盘的读取效率提升 30%。

2026款全新奔驰E级曝光,全息投影+ 3.1米轴距,还要啥S级-有驾

不过这套系统也有短板:在暴雨天气下,全息投影的清晰度会下降约 40%,需要开启车内氛围灯补光才能保证辨识度,这也印证了 “花哨大于实用” 的部分质疑并非无稽之谈。

至于驾驶质感,新车采用前双叉臂 + 后多连杆悬挂,底盘用料加入了 20% 的铝合金部件,比现款轻了 15 公斤,过减速带时滤震效果比宝马 5 系更柔和,但快速变道时的侧倾控制稍逊一筹,典型的 “舒适优先” 调校逻辑。

2026 款 E 级的定位很明确 —— 用 “降维配置” 巩固中大型车市场,同时与 S 级形成 “错位竞争”。对比同品牌车型就能发现,新车的全息投影技术源自 S 级的 AR 导航系统,但简化了后排独立控制功能;3.1 米轴距虽接近 S 级,却在座椅材质上做了区分 ——E 级用的是 Nappa 真皮,而 S 级标配的是更高端的 Designo 真皮。

这种 “技术同源但定位分层” 的策略,既避免了内部竞争,又能吸引预算不足 S 级、但追求豪华体验的用户。至于保值率,参考现款奔驰 E 级 3 年 62% 的保值率,新车凭借配置升级,预计保值率能提升 3-5 个百分点,比奥迪 A6L 高出约 2 个百分点,但仍略低于宝马 5 系。

2026款全新奔驰E级曝光,全息投影+ 3.1米轴距,还要啥S级-有驾

2026 款 E 级的核心优势在于 “精准踩中用户痛点”。数据显示,中大型豪华轿车用户中,70% 关注后排空间,65% 重视科技配置,而新车恰好在这两点上做了强化。

对比近半年的销量数据,现款奔驰 E 级月均销量 1.2 万辆,比宝马 5 系少 0.3 万辆,随着 2026 款的上市,这个差距有望缩小 —— 毕竟在同价位下,能同时提供 “接近 S 级的空间” 和 “同级独有的全息投影” 的车型,目前只有这一款。

不过短板也很明显:新车暂不提供混动版本,在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的当下,可能会流失部分注重能耗的用户。

对于准备入手豪华中大型车的用户来说,2026 款奔驰 E 级的选择逻辑很清晰:如果你的核心需求是商务接待、后排乘坐体验,且追求最新的科技配置,那它比宝马 5 系更值得等;但如果更看重操控性,或有新能源需求,现款宝马 530Li 或奥迪 A6L 混动版可能更合适。

豪华品牌 “技术下放” 已成定局,未来 1-2 年,宝马、奥迪大概率会跟进类似的全息投影配置,中大型豪华轿车的竞争,将从 “空间比拼” 转向 “科技体验的实用性较量”—— 毕竟用户要的从来不是 “有什么”,而是 “用着爽不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