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这风一吹,车圈就跟进了菜市场似的,咋咋呼呼,到处都是吆喝自家销量的。
这边说我涨了三成,那边喊我破了纪录,跟过年比谁家孩子压岁钱多一样,热闹是真热闹。
就在这一片嘈杂里,比亚迪不声不响地扔出来一个数字:373,626。
嘿,这一下,整个菜市场都安静了。
大伙儿都盯着这个数字发愣,一时间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开始聊。
聊总数吧,感觉有点欺负人;聊增速吧,又好像是在给人家唱赞歌。
干脆,咱不聊那吓人的大头,就聊聊里面那个最不起眼的零头:仰望U8,卖了405台。
就这么点儿?
说真的,这数字还没我小区门口麻辣烫店一晚上卖的碗数多。
可这事儿就有意思了,这40t05台车,比那三十几万台的销量更能说明问题。
这玩意儿压根就不是商品,它是个“图腾”。
就像你打篮球,队里得有个姚明、奥尼尔那样的巨无霸杵在篮下,他可能全场就拿个十分八分,跑也跑不快。
但只要他往那儿一站,对方后卫突进来都得掂量掂量,这就是威慑力。
仰望U8就是比亚迪的“禁飞区”,是告诉所有人:别跟我玩虚的,技术这块儿,我能把你拉到百万级别再用经验打败你。
有了这么个大家伙在后面镇着,前面的小兄弟们打起仗来那叫一个无所顾忌。
比亚迪最狠的那招,也是最简单的一招,叫“电比油低”。
这四个字,简直就是汽车界的“降龙十八掌”,朴实无华,但一掌拍过来,谁都扛不住。
你看那个秦PLUS DM-i和宋PLUS,这两款车现在在路上的能见度,都快赶上共享单车了。
它根本不跟你玩什么品牌故事、历史传承,逻辑简单粗暴:我技术比你好,体验比你妙,价格还比你便宜,大哥,你怎么选?
这哥们儿直接抄起价格屠刀,对着合资车的腰子就捅了过去,嘴里还振振有词:“我这不叫降价,叫价值回归。”
你说你气不气?
以前我们买车,总觉得合资的、进口的,那才叫车。
国产车?
凑合开开得了。
现在风水轮流转了,比亚迪硬是把这套旧历给撕了。
当然光便宜不行啊,人还得要面儿。
所以腾势和方程豹就来了。
腾势D9这车,你说它有多豪华,跟库里南比那肯定差点意思。
但它在一个很微妙的区间里做到了无敌,把那些奶爸们的心思拿捏得死死的。
出门有面子,家里人坐着舒服,偶尔还能当个移动办公室,关键是,它还不怎么费油。
方程豹豹5就更有趣了,直接杀进了以前只有普拉多、牧马人能玩得转的硬派越野圈子。
这等于是在告诉那些玩越野的老炮儿们:嘿,兄弟,时代变了,翻山越岭不一定非得灰头土脸,咱也可以很优雅。
这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你会发现,比亚迪的逻辑根本不是“造一台车”,而是在“构建一个生态”。
它就像巅峰时期的芝加哥公牛队,你把所有防守精力都放在乔丹身上,想着怎么限制他得分。
行,乔丹是不怎么出手了,但他一扭头,把球传给了空位的皮蓬、科尔,比赛一样被带走。
现在的吉利、奇瑞、长城,还有那些新势力,都在疯狂地针对比亚迪的主力车型,试图围堵它。
可比亚迪的核心优势,是它那套深不见底的产业链和成本控制能力,这才是那个无解的“乔丹”。
更让老牌车企头疼的是,这支“公牛队”已经不满足于只打NBA了,它开始全世界打巡回赛了。
一个月出口八万多台新能源汽车,船都开到欧洲和日本的家门口了。
以前是我们眼巴巴地看着桑塔纳、捷达进来,觉得是开了眼。
现在轮到德国人、日本人站在港口,看着一船一船的比亚迪海豚、海豹,心里估计也是五味杂陈。
所以啊,现在这牌桌上,大家都在琢磨怎么才能干掉庄家。
可问题是,这庄家不仅自己印牌,自己定规则,甚至连赌场都是他自己开的。
你说,这牌,还怎么玩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