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首批正式交付,雷军再度为车主开车门!

Hi,我是唐大业,尽说大实话!

3分钟订单破20万,1小时达28.9万台、18小时锁单24万台!

小米的第二款车YU7,刷新了行业纪录,继SU7后又一次交出一份令业界目瞪口呆的成绩单。

而就在7月6日,小米YU7首批车主迎来正式交付。雷军也再度复刻SU7首批车主交付时的经典一幕。

01

再度为车主开车门,“雷式服务”再现江湖!

7月6日,是小米YU7正式开启全国交付的日子。雷军在北京小米科技园亲手给首批YU7车主交付新车。

小米YU7首批正式交付,雷军再度为车主开车门!-有驾

雷军当天下午也在微博表示:“今天下午,小米YU7正式交付首批车主。希望这台车,陪伴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你和你们,解锁更多美好体验。感谢大家的支持与信任!”

通过雷军分享的照片可以看到,雷军弯腰将一束鲜花送到了一位女车主孩子的手上。在另一张照片中,雷军身处C位与小米车主以及小米员工共同合影,充分展现了雷军亲民的一面。

而从小米汽车微博以及网友和媒体的分享中能看到,如同小米SU7交付时一样,”弯腰握手、合影、开车门”一气呵成,“雷式服务”再现江湖。

小米YU7首批正式交付,雷军再度为车主开车门!-有驾

要知道,最近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北京周末的温度也高达35度。

雷军是身价几千亿的知名企业家,是中国互联网科技圈的顶级大佬,能让雷军顶着个大太阳亲自开车门交车,不仅宣传效果炸裂,更是把情绪价值拉满了。

而且能享受到这种服务的车主并不多。毕竟这次交车覆盖全国58个城市,也只有北京的车主能有这待遇。况且能轮到首批交付,多少也得看点运气。

相关数据显示,小米YU7车主群体整体较为年轻,平均年龄约33岁,女性用户占比达30%。这个比例在整个汽车行业都算是较高的比例。

而在这次小米YU7交车仪式上,也印证了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现场来提车的车主中,有很多女性车主的身影,她们要么带着孩子,要么和男友、老公一同前来。

不管是SU7还是YU7,女性车主比例高是有一定原因的,这一现象是产品定位、营销策略与消费趋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小米的两款车,产品设计精准契合了女性审美偏好

YU7主推的“珍珠白”、“流金粉”、“影青色”等低饱和度配色,区别于传统黑灰色系,更具时尚与活力元素的同时,符合女性对精致感的追求。

而YU7标配的宠物模式、极具仪式感的迎宾灯等设计,在细节上更为人性化,也十分贴合女性对生活场景的细腻需求;

自动泊车、语音交互等功能降低了驾驶技术门槛,而女性用户群体对于智能化体验接受度较高,这也是一大吸引力。

小米YU7首批正式交付,雷军再度为车主开车门!-有驾

其次是雷军和小米的营销策略,强化了情感与身份的认同

雷军亲自开车门、送花、叮嘱“小心碰头”等动作,将交车转化为“被宠溺”的情感体验,仪式感直击女性用户情绪价值需求。

而雷军在日常营销中,“亲民+霸总”的形象又营造出一种踏实感,既体现了用户至上的企业理念,又强化了品牌温度,女性更易被此类细节打动。

在女性车主争相合影留念的热情氛围下,雷军的小米汽车算是在逆风局中打赢了一场漂亮仗。

然而对于小米汽车来说,未来还面临着诸多隐忧和挑战。

产能问题仍是小米汽车最大的瓶颈

目前小米SU7和YU7的交付周期都非常长,SU7标准版需要47-50周,而YU7的中国本土消费者提车周期可能延长至2027年一季度。

对情绪化消费的年轻人来说,这种等待时间可能会导致热情消减,用户流失。

安全问题所带来的质疑依然是小米汽车的致命伤

尽管事故最终调查报告未出,但3月发生的致命事故却导致小米汽车在智能驾驶、电池安全和车门解锁机制等方面受到诸多质疑。

营销中加强用户安全教育和引导,安全技术寻求更大突破,仍是小米未来的重中之重。

不管怎么说,这次小米在产品定位和营销上又封神了,至少这两件事,就值得很多车企学一学了。

02

为车主开车门,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车企CEO在交车仪式上为车主亲自开车门,既展现了企业家和品牌用户至上的亲民一面,又能制造爆点话题且省下一笔不菲的营销费用。

小米YU7首批正式交付,雷军再度为车主开车门!-有驾

然而,纵观整个汽车行业,CEO亲自参与交车仪式并未车主开车门的举动并不多见。

早在2018年,蔚来汽车李斌就曾亲自参与部分ES8车主交付仪式,包括开车门、讲解等互动行为。但之后由于各型车交付量巨大,便转为了用户见面会的形式。

2019年,理想ONE首批交付时,李想曾为部分车主举办小型交付仪式,并协助车主上车。但理想的交车活动更侧重产品功能演示,之后又转为产品专家主导,李想也不再常态化参与。

更注重科技体验演示的小鹏汽车,其CEO何小鹏也曾多次参与交付仪式,但更多的是偏重技术沟通的演讲。

而像特斯拉以及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CEO亲自参与交付仪式的事件就更少了。

小米YU7首批正式交付,雷军再度为车主开车门!-有驾

是这些车企CEO架子大,不想做、不愿意做吗?当然不是!

为车主开车门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这需要车企CEO有极强的个人IP属性、品牌亲和力以及特殊的营销背景。

其背后又涉及品牌文化、个人IP塑造、用户运营策略等多维度的差异,而非简单的学不会和不想学。

首先,需要个人IP与品牌强绑定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雷军这个顶流网红,也是苦心经营了多年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作为小米创始人,自打这个品牌诞生,雷军便通过个人IP与品牌强绑定的策略,积累了庞大的个人粉丝群体。

这种亲民形象与小米“和用户交朋友”的品牌理念高度契合,开车门的行为是他人设的自然延伸。

其次,车企CEO的定位不符

多数传统车企CEO是职业经理人或技术出身,公众形象更偏向严肃管理者,缺乏与用户直接互动的基因。

试想一下,如果大众或丰田的CEO若突然模仿此类行为,反倒会让用户觉得奇怪,被质疑是作秀,而非真诚地想和用户打成一片。

虽然新势力车企的CEO们相比传统车企,更懂互联网和个人IP,却也要考虑自身形象和营销背景的特殊性。

就像去年总是被雷军批评不懂营销的哪吒前CEO张勇,他也尝试过亲自为车主开车门,却收效甚微。

因为当时的哪吒卖不好,根本问题在于定位上出了问题,仅靠张勇的个人IP营销,是治标不治本。

小米YU7首批正式交付,雷军再度为车主开车门!-有驾

然后是用户运营逻辑的本质不同

雷军的亲民和小米的用户“参与感”文化,是小米从手机时代起就通过社群运营所积累起来的。

用户深度参与产品迭代讨论,雷军为车主开门,本质是小米这种文化的进一步延伸,通过个人IP的亲和力和极致服务强化用户归属感。

而传统车企依赖经销商体系,CEO与车主之间存在多层隔离,服务标准化重于个人化互动。

新势力中,李斌、何小鹏虽然也很注重用户,但更多是通过线上沟通而非线下。在用户逻辑上,各大车企有着本质的不同。

最后是事件营销的不可复制性

从宣布造车,到SU7和YU7的大定,小米创造了历史。再加上雷军自带流量光环以及车主晒视频等病毒式的营销传播,一系列事件成了极具新闻价值的爆点。

而其他车企很难获得这样的“高光时刻”,如果常规交付中盲目模仿,很可能变成东施效颦的尴尬局面。

雷军的成功在于将个人影响力、品牌调性、产品周期三者精准结合,其他车企假若只学到皮毛,而忽视了背后体系化的能力,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