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只要是稍微关心点汽车的朋友,估计都感觉眼花缭乱的。
一边是各种新车跟下饺子似的往外冒,什么智能驾驶、零重力座椅、超长续航,听着就让人觉得未来的车都快会飞了;可另一头,又传来一些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消息,比如说咱们买新能源车享受了好几年的免税优惠可能要打折扣了,甚至有些我们挺熟悉的汽车品牌,日子过得非常艰难,都走到了需要别人来搭救的地步。
这让人感觉特别分裂,汽车市场这锅水,一边是滚烫的沸水,一边又是冰冷的寒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咱们今天就坐下来,用大白话好好捋一捋这背后复杂又精彩的故事。
咱们先从一个跟咱们每个人钱袋子都息息相关的事儿说起。
过去好几年,国家为了鼓励大家买新能源车,给了一个特别大的优惠,就是免交车辆购置税。
这个税率是10%,也就是说,您买一辆20万的车,能省下2万块;买一辆30万的车,就能省下3万块。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很多人下决心买新能源车,这个政策是出了大力气的。
不过,最近有专家出来分析了,说这个“免费午餐”的好日子可能快到头了,从明年开始,很可能就要开始收税了,虽然不是一下子收满10%,而是先减半,收5%。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就嘀咕了,怎么好好的福利说没就要没了呢?
其实这事儿得换个角度看。
这恰恰说明了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需要大人处处扶着怕摔倒的小孩子了。
您看数据就知道了,就在今年前八个月,咱们国家卖出去的新车里头,一半以上都是新能源车,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51%。
这就意味着,新能源车已经从当年的新鲜事物,变成了市场上的绝对主力。
国家当初给优惠,是为了把它扶上马送一程,现在它自己已经能跑得飞快了,那拐棍也就可以慢慢收起来了,让市场自己去发挥作用,这其实是行业成熟的一个标志。
当然,国家也不是说撒手就不管了。
这边把普惠性的免税政策稍微收紧一点,那边又拿出了新的鼓励办法,就是搞“以旧换新”。
这个政策的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到九月份,全国已经有八百三十万份换车的申请了,算下来平均每分钟都有三十多个人在办理换新车的手续。
这个思路就更精准了,以前是只要你买新车,我就给你优惠;现在是我鼓励你把家里那辆年头长、排放高的旧车淘汰掉,换一辆更环保、更智能的新车,我再给你补贴。
这样做,不仅能刺激消费,还能加速整个社会车辆的更新换代,让路上的车更节能环保,可以说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所以你看,国家的政策不是简单的退出,而是在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有针对性。
说完了政策,咱们再来看看车企这边,那叫一个热闹非凡。
现在的汽车发布会,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简单介绍一下发动机、变速箱就完事了,简直成了一场科技成果展示大会,尤其是咱们的国产品牌,真的是把“内卷”这个词发挥到了极致。
就拿MPV,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商务车或者保姆车市场来说,以前基本是合资品牌的天下,但现在完全变了天。
前不久上市的新款岚图梦想家,直接把华为最顶尖的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车机系统全都装上了车。
这是什么概念呢?
简单说,就是这台车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实现高度的自动驾驶,比如在高速上它能自己巡航、变道、超车,进了市区遇到拥堵它也能自己跟车,甚至到了停车场,你人下车后,它能自己找车位停进去,还能跨楼层寻找,这技术听着就跟科幻片一样。
车里的享受更是没得说,第二排的座椅号称是“AI零重力按摩舱”,能让你躺在上面一边休息一边享受按摩,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传统汽车的范畴,更像一个移动的豪华休息室。
而且它的动力系统也很厉害,用上了先进的800V高压平台,充电速度飞快,光用电就能跑350公里,再加上油,总续航能达到1500多公里,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
面对国产品牌这么猛烈的攻势,老牌的合资品牌也必须得拿出点真东西了。
别克就发布了一款全新的轿车叫至境L7,非常有意思的是,它采用的是增程式动力系统。
这个技术最早是咱们的理想汽车带火的,简单来说,就是车子永远是用电机驱动的,开起来和纯电车一样安静平顺,但车上带了一个小排量的汽油发动机,这个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像个“充电宝”一样,专门用来发电,给电池充电。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在市区里可以用纯电跑,三百多公里的续航足够日常上下班了,完全零油耗;真要跑长途出远门,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因为有发动机这个“后备军”,加油就能继续跑,综合续航能超过1400公里。
你看,连别克这样的传统大厂都开始用增程技术,说明这个方案确实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它很好地平衡了电动车的驾驶体验和燃油车的便利性。
除了这些,就连豪华品牌奔驰,也在北京的工厂下线了全新的纯电动CLA,同样是800V平台,续航超过800公里,车里的三联大屏科技感十足,摆明了就是要和中国的新势力们掰掰手腕。
然而,就在这一片繁花似锦、技术飞跃的景象背后,也隐藏着残酷的商业现实。
就在大家都在为新车的各种黑科技惊叹时,哪吒汽车却传来了进入破产重整的消息。
根据公布的信息,各路债权人申报的债务总额超过了260亿元,而公司账面上能动的现金,只有一千五百多万。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震惊和心酸的对比。
哪吒汽车并不是一个失败的品牌,它已经卖出了超过40万辆车,拥有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但即便如此,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就是,造车这个行业实在是太烧钱了。
从研发新技术、建立生产线,到市场营销、铺设销售和售后网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天文数字般的资金。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到白热化的市场里,车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都在拼命打价格战,利润空间被压缩得非常薄。
对于很多新势力品牌来说,它们就像是在参加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必须不断地从资本市场拿到钱才能继续跑下去,一旦资金链断裂,哪怕你的产品还不错,也可能瞬间倒下。
哪吒汽车的遭遇,给所有身处这个行业的人都敲响了警钟,它告诉我们,这场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已经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光有梦想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最终能活下来的,一定是那些技术、资金、战略和管理都毫不含糊的强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