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聊发动机了,比亚迪正用150万车主“炼丹”,油耗已降至2

比亚迪又整活了,而且是一把子把同行整不会了的那种。

事情很简单,一个OTA,亏电油耗从2.9L干到了2.6L。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哦,降了0.3L,省了点钱,666。

但讲真,这个事儿的性质,已经不是技术优化了,这是掀桌子。是那种武林大会开得好好的,大家都在比谁的内力更深厚,谁的剑法更高明,结果比亚迪揣着个冒蓝火的加特林就上台了,说别比了,你们一起上吧我赶时间。

这属于典型的“不装了,摊牌了”。

如果说之前秦L用998的价格把蛋糕直接端走了,那这次OTA升级,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合资车剩下。

最好的竞争,不是在规则内打败你,而是直接把规则扬了,把餐厅爆了。

在比亚迪干出这事儿之前,汽车圈的竞争逻辑是什么?堆硬件。你发动机热效率43%,我就干到44%,你电池能量密度180,我就堆到190。大家都在修仙,比谁的根骨更清奇,谁嗑的丹药更猛。这是一场非常古典、非常有仪式感的军备竞赛,虽然卷,但至少体面。

丰田的THS,本田的i-MMD,包括咱们自主的长城吉利,都是这个路子。大家都在勤勤恳恳地打磨硬件,一砖一瓦地盖自己的技术高楼。

结果比亚迪突然悟了,或者说,颠了。

他发现了一条修仙捷径。

什么捷径?他手里有150万个“分身”,也就是已经卖出去的DM车主。这些车主每天在中国最复杂、最奇葩、最不讲道理的路况上跑,早高峰堵到怀疑人生,山路上十八个弯,东北零下三十度冷启动,还有无数个突然从路边窜出来的老头乐。

这些路况,就是最好的炼丹炉。

于是比亚迪干了件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的事儿,他给这150万辆车装了个“思想钢印”,让它们每个月把28亿公里的行驶数据,也就是“修炼心得”,全都传回总部。

然后用AI这个炼丹炉,把这些包含了180万种工况的“心得”炼成了一颗大还丹,再通过OTA,喂给所有新老车主。

效果就是,你的车突然开窍了,它比你更懂你家门口那个红绿灯要等多久,比你更清楚什么时候用电什么时候用油最划算。

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造车了,这是在养蛊,在搞大数据修仙。

这种玩法,同行看了也得傻。你怎么跟?你也去养150万个蛊吗?等你养出来,比亚迪的蛊都进化成哥斯拉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技术上的降维打击,一个完全不讲道理的技术结界。别人还在苦哈哈地炼器,比亚迪直接开始收集香火和念力了,你说这怎么玩?

我作为一个每天都要在市区堵一个小时的中年人,你跟我聊什么发动机热效率,什么行星齿轮组,我听不懂,脑子疼。

你直接告诉我,一公里两毛钱,我立刻就懂了,而且会觉得你这个人非常实在。

比亚迪这次就干了这么一件简单粗暴的事。

它把一个高深的技术问题,转化成了一个小学生都能算明白的算术题:

按一年两万公里算,开个朗逸卡罗拉,油耗七八个,油费一万多。开个秦L,亏电油耗2.6L,油费三千出头。一年省下七八千,这钱拿去干点啥不好?我昨天晚上点的麻辣烫,老板也说给我多加了点料,感觉跟比亚迪这OTA一个意思,都是加量不加价,一种朴素的商战。

关键是,这种好事,老车主也有份。这就很魔幻了,你买的明明是个“压缩毛巾”,结果放水里泡了泡,它自己变成了一条浴巾,过两天还能自动升级成羽绒被。买车跟买理财产品一样,还能持续升值,就问你怕不怕?

这种用户体验,直接把很多品牌的所谓“用户运营”衬托得像个笑话。

所以现在十万级市场的局面就变得非常荒诞。

一边是大众丰田们还在苦口婆心地说:“你看我们多皮实耐用,多保值。”

另一边比亚迪直接把喇叭怼你脸上喊:“我比你便宜!我还比你省钱!开我的车一年省的钱够你买部新手机了!”

别再聊发动机了,比亚迪正用150万车主“炼丹”,油耗已降至2-有驾

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对于那些预算有限、每一分钱都要算计着花的家庭用户来说,这种诱惑是致命的。什么品牌信仰,什么德系质感,在实打实的省钱面前,都显得有点虚无缥缈。

奔驰为什么能卖那么贵?因为它最值钱的就是那个标,是品牌本身构建的玄学光环。买奔驰的人,他买的不是出行工具,他买的是一种身份认同,一种“我跟你们不一样”的信仰。

但十万级家轿市场,不存在这种信仰。这里只有最原始、最残酷的生存法则,谁能让用户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谁就是王。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比亚迪吹得有点神了。但讲真,你站在同行的角度看,这事儿真的很魔幻,你根本没法防。

当然,这种卷法长远看是不是好事,我不好说,毕竟把行业搞死了,大家都没得玩。

但对当下的比亚迪来说,这就是最好的闪电战。

更深远的影响是,它在重塑整个行业的“世界观”。

别再聊发动机了,比亚迪正用150万车主“炼丹”,油耗已降至2-有驾

过去我们总觉得,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在特斯拉,在那些高精尖的传感器和算法里。

现在比亚迪用行动告诉你,错了。

混动技术的关键,不在实验室,而在老头乐。自动驾驶的关键,也不在硅谷的精英,而在每一个不守规矩的中国司机。

谁能用最低的成本,收集到最混乱、最真实、最不讲理的现实数据,谁就能掌握通往未来的任意门。你AI算法再牛逼,能算得过一个突然从绿化带里钻出来的外卖小哥吗?

别再聊发动机了,比亚迪正用150万车主“炼丹”,油耗已降至2-有驾

所以说,未来混动技术的终极奥义是什么?不是热效率,不是三电系统,而是你手里的用户够不够多,够不够忠诚,能不能让你当成小白鼠来回刷数据。就这么简单,就这么不讲道理。

比亚迪用2.6L的油耗,给所有同行出了一个无解的题。要么,你也跟着发疯,不计成本地把用户规模做起来,然后学他一样搞数据修仙。要么,你就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基本盘被一点点蚕食,最后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这场景,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